所得消息,来自离石郡,张怀吉遣吏呈至。
乃是刘季真经过这么些日的观望,主意定下,决定从附李善道!
原来,张怀吉到了刘季真处后,虽是刘季真待他颇为热情礼敬,好吃好喝的招待,还送给他了几个稽胡美人,陪寝伺候,且则对刘季真与他的,所谓李善道得获命,正应了“李氏当王”此谶,方今海内群起之豪虽多,然最终能够得以成事者,必李善道云云,当着他的面前,也是连连点头附和,似甚信以为然,——可“从附”李善道的话头,刘季真却迟迟未提。
张怀吉自然亦知,刘季真这不是待价而沽,也是在观望河东的战局。
毕竟,河东地界,当下是三方混战。这三方,一个汉军,一个定杨兵,一个唐军,比较起来的话,实力都不弱。李渊已占长安,得了关症蜀中;刘武周在三方中兵马最少,地盘最,可他后有突厥为援,并他本人已经称帝;李善道的实力毋庸多言了,尽得河北之地。
是以,究竟投从何方,这的确是需要审时度势,细细思量。
刘季真的未有急於做出决定,反复权衡,获得了回报。
刘武周,首先被淘汰出局了。尽管刘武周晋阳兵败后,实力犹存,但晋阳在短短的时日之内,得而复失,已暴露出了他军略不足、后劲不够足的致命弱点。剩下汉军、唐军两方。晋阳战后,到霍邑被刘黑闼攻下、宇文歆被李善道歼灭之前,在这一期间阶段,汉、唐差可算实力相当,而在霍邑、宇文歆相继为汉军胜后,汉军声势大振,至少在刘季真看来,李善道已显出更强的势头。遂谋此之时,他终是吐了口,向张怀吉正式表示,愿意从附李善道!
张怀吉得讯心喜,便第一时间,将此讯息飞马传回李善道营中,报与了李善道。
报与李善道的此奏报中,张怀吉除此事外,还提及了另外一件事。
如李善道所料,刘武周果是也遣了使者郭子威等人,到刘季真处,意图拉拢。郭子威等去得晚,没有张怀吉去得早。起初,刘季真刻意不让双方知道对方的存在,但纸包不住火,郭子威等人还是察觉端倪,由是与张怀吉暗中较劲,承诺厚利与刘季真,甚至承诺了刘季真,只要从附刘武周,封王也不是不能。不料刘季真却没有答应他们。末了,郭子威等无计可施,竟是剑走偏锋,打算采取极端手段,将张怀吉杀了,以求借此,迫使刘季真就范。
——张怀吉是李善道的使者,如果死在了刘季真处,无论是刘季真杀的,抑或郭子威等杀的,这份责任,都将不可避免地落在刘季真头上,刘季真势必就没办法从附李善道了。
好在张怀吉机敏过人,早有防备,及时察觉了郭子威等饶阴谋,巧妙避开了一场杀身之祸,保住了性命,并将此事告知了刘季真。郭子威等的不择手段,阴险毒辣,令刘季真深感震怒,某种程度来,这对刘季真之最终做出从附李善道之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却也不必多。
只李善道得了此讯,大喜罢了,当即召来屈突通、李靖等,通报与了他们。通报完了,李善道摸着短髭,笑道:“张怀吉立下大功,今得了刘季真的归附,实乃助我也。”
屈突通、李靖皆面现喜色。
李靖道:“大王所言正是!刘季真的归附,不仅壮大了我军实力,离石、龙泉两郡,系唐军之后方,刘季真既从附大王,离石郡将为大王所有,即唐军之后路将被阻断。如此一来,秦公在晋阳之所部,闻讯定然惊慌,其军心必乱。届时,我军乘势进击,晋阳唾手可得!”
屈突通点头赞同,道:“药师言之极是。大王,今北进晋阳,克胜之把握又多三分!”
是夜犒赏三军,将刘季真从附的消息,也告诉诸部军将,汉军士气大振。
翌日一早,两万步骑出营,沿着汾水河谷之道,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两后,开进到了灵石城下。
……
汾阳城南,唐军大营。
气热得,连营帐内的空气都很沉闷,帐门大开着,可没有风,热得人汗流浃背。
长孙无忌急匆匆地入进大帐,手中紧握一封密报,直向案后的李世民奔去。
“阿兄,何事这般急切?”却这长孙无忌已到了帐内,还是大步流星,李世民稍觉诧异,停下在拟写的给李渊的上书,将笔搁在砚台上,抬头望向长孙无忌,笑道。
李世民的心情,这几日有坏有好,总体上则还不错。
坏的,自是窦轨兵败。此讯到之当时,李世民大吃一惊,但还好,窦轨得以逃脱,——虽然身负重伤。缓过神后,他赶紧就此做了弥补措施,又遣了兵马援灵石。
好的,则是汾阳战场的局势,目前对唐军有利。
兵到汾阳城下,已有三四日。虽然尚未攻下汾阳县城,然初到汾阳城外之日,李世民却已是又大胜一场,再次击败了刘武周,斩获千余。城内的刘武周部守卒,现已人心惶惶,士气低沉。李世民已然看出破城在即,定下了下一步的进战部署,计划明就大举攻城。
——却李世民日前之此又胜,不妨多一句。这场胜利,仍是出於李世民惯用的战术。便是他以少量骑兵诱敌,待敌出动、队形乱后,再以主力迅猛合围,精锐骑兵横贯其阵,步卒随后进战之此战术。从晋阳出发时,李世民系是引数百骑先行,他到了汾阳城外后,故意让守卒察觉他是谁,指点城头,如轻率骄狂之状,一举将刘武周部从城内诱了出来。随后,他远以射之,且战且退,引刘武周部到了他预设的战场,柴绍等引骑冲阵,刘弘基、段志玄等挥步卒压上,他并又亲自冲锋陷阵,贯出刘武周阵后,树立唐旗。刘武周部因乃复败。
接连两次大败,实话,刘武周其实已被李世民这个英武出众的年轻俊杰打怕了!
李世民的估摸半点没错,刘武周部的将士,现下确是士气大落。就在前,李世民不知道的是,杨伏念、高满政等人,已向刘武周进言,建议舍弃汾阳,退还雁门。只不过,亦有宛君璋、尉迟敬德等建议,晋阳虽失,两战虽败,闻言汉军连胜,故他们认为,不妨可遣使往谒李善道,请求李善道兵马北上,这样,南北夹击,当可挽回定杨兵的败局,此外,刘武周也还影突厥援兵”的这点期望,尚在等突厥援兵的回信,因此他迟疑不决,犹未决断。
汾阳的形势对唐军固是有利,长孙无忌这会儿的脸色却是凝重。
“郎君,两道急报!”
李世民笑道:“哦?甚么急报?”
“李善道未有中计,没有分兵返河内,已率其部北上,步骑约两万之数,这是第一道急报。”
李世民略收笑脸,然神色未变,摸着短髭,从容自如地道:“李善道非泛泛之辈,亦长於用兵者。令长平驻军,佯攻河内,以调其回援此策,我原本也没有指望就能奏效。我再遣之援兵,已到灵石。合以城内的守军张纶部,共计数千,凭此坚城,只做守战,纵然李善道全军北上,亦足能旬日不失。阿兄,这些情况,你都是知晓。这道急报,不至於使你这般失态吧?”
“郎君,刘龙儿之子刘季真聚稽胡等万余,作乱离石,从附了李善道,这是第二道急报!”
李世民怔了一下,神色登时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