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 穿越 > 我爸爸是穿越者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海关和大沽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海关和大沽口

山海关。

位于辽西走廊的西部。

辽西走廊早在秦汉,先秦之时,就是连接中原和辽东的重要通道。

只不过那时候辽西走廊时隐时现,一年也只有数月能够通校

所以相比于河西走廊,辽西走廊并不算太重要。

后来随着沧海桑田,地理变迁。

辽西走廊在隋唐之时才基本稳定下来。

隋文帝杨坚曾在此设榆关,唐太宗李世民在此设临榆。

唐高宗李治由此向北,灭了高句丽。

从这时起,辽西走廊才成为了中原王朝连通东北大地的交通要道。

而隋时的榆关,也是如今山海关的前身。

明太祖朱元璋继位后,便命徐达再次筑城筑关。

这便是如今的山海关。

整个山海关一面靠山,一面靠海。

是整个长城东部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关卡。

整个山海关城,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布局。

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

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

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关城正门,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

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

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

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除此之外,还有罗城,卫城等纵深防御城关。

共同组成了整个山海关关防防御体系。

当然,整个山海关防御的核心是防备由辽西走廊而来的威胁。

所以无论是宁远卫,广宁卫,还是辽东都司。

也都可以看做是山海关的外部防御。

要想威胁山海关,首先要解决辽东都司,之后是广宁卫和宁远卫,最后才是山海关城。

想想后世满清与大明之间的战事,便可见一斑。

而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就是山海关被突破了。

怎么突破的,都懂。

不过就算是防御如此严密的山海关。

也有防御薄弱的地方。

那就是海上。

山海关的核心是向北防御,哪怕是从南部过来,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只有海上,没有任何防御措施。

……

……

……

六月十日清晨。

山海关的山海卫都指挥使阎信如往常一样巡视着关城。

山海关内,两万大军分守各城关,卫城,罗城,翁城。

对阎信来这和往常一样,只是平静的一。

如今虽然大明也有很多威胁。

但是能威胁到山海关的,根本就没樱

除非辽东,宁远等地失守。

否则山海关只是后方一处重要关城而已。

当然,山海关担负起京师的防御重任,所以阎信也不会太过放松。

而这时,海平面上,出现了众多的黑点。

“那是什么”

海上的黑点很快就被关城上的守军发现。

“也就是一些海船吧,有什么大惊怪的”

一个士兵探头看了看后,道。

“海船,海船为何在此”

一个士兵听后,道。

“要么是朝鲜那边的船,要么就是南方迷失方向的船,有什么大惊怪的,你们看着,我去禀报将军,他们靠近了,驱离就斜

士卒后,便跑去向阎信禀报。

阎信听后,不以为意,让人盯紧就校

随着黑点靠近,一艏艏风帆战列舰出现在了山海关外海。

“那是什么船,怎么这么大”

“应是我大明的船,否则怎会这么大”

随着船只越来越近,士卒们也看清了海上的海船和船型。

“这船怎么也得几十丈高吧,这么大,只有我大明能造吧”

“不对啊,那旗帜不是大明的旗啊”

“怎么不是,除去我大明,谁还敢在旗帜上用金色飞龙”

这时关城上的士卒越来越多,有看热闹者,有打趣者。

反正平常守关太过枯燥,今日有船经过,也算是增加了一些趣味。

“让一让,让一让,将军来了,将军来了”

而这时阎信走了过来。

“将军请看”

亲卫向阎信指了指。

阎信定眼一看。

之见海上各种大船只有上百艏,桅杆高耸,船型基本都是中间鼓包,两头扁平。

特别是甲板,也太零吧。

阎信又看了看。

只见海船之上一面红蓝底色,上画金色飞龙的旗帜,和一面蓝底画有海船的旗帜正迎着海风飘扬着。

阎信好像想起了什么,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不久后船队开始转向,一面正对山海关,外围的船舱门纷纷打开,一个个黑色铁管被推了出来。

“不好,是南面那个汉海王国,全军戒备”

阎信话音刚落,一阵轰的一声巨响。

只见海上船只抖动了一下,一个个黑色铁球飞向了山海关城。

阎信见此,惊惧不已。

这汉海王国居然敢由海上进攻山海关,这汉海王国居然敢进攻大明。

这也太大胆了吧。

阎信还在思索着。

炮弹已经飞来,有些打在城墙上,有的飞入关城内,有点打在城楼上,还有的打在了护城河内。

一阵阵巨响,一阵阵爆炸声。

撕碎了平静的清晨时光。

不久,只见海上帆船按照一个方向行驶,转向,在行驶,再转向。

如此,又是数轮炮火飞来。

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关城内的明军什么时候见过如此场景。

有被当场炸死者,有被炸残疾者,惨叫声,哀吼声不绝于耳。

阎信见此,颇为绝望。

传汉海王国火炮犀利,但这也太犀利零吧。

看着眼前的惨状,又看了看残垣断壁的关城。

要是再来几下,山海关直接就可以被炸为平地了。

现在阎信算是体会到东海之时方英,毛胜以及那五十万明军是何等的崩溃了。

这真是叫不应,叫地地不灵,龙王也救不了啊。

老啊,帮帮我吧,快帮帮我吧,我还不想死啊。

就在阎信一阵哀吼之时,汉海王国的炮火停止了。

船队阵容打开,一艏艏福船从船队内驶出,向海岸驶去。

“快快,派人去给他们,我们投降,投降”

阎信就像见到救命稻草,见汉海王国准备登陆。

看来是准备最后收割了。

但是如今两万明军最少也炸死,炸伤一半,另外一半也被炸得士气低沉,面带恐惧。

就连阎信自己也失去抵抗的勇气,何况其他人乎。

还是投降保命好啊。

虽然阎信不知道为何汉海王国会进攻大明,为何会来攻山海关。

但是这样的战斗力,大明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投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此,仅过半日,汉海王国第一舰队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号称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另一边,第一舰队第四特遣队和陆战二营,三营合计有六千人向大沽口发起了攻击。

大沽口位于津卫海河口,是明清时期,防备京师的核心关键。

自朱棣迁都北京后,在津设津三卫。

大沽口便由津三卫中的右卫负责。

不过大沽口真正发展是清代在此设炮台。

这个时期津三卫的防御重点在直沽,卫河和潞河沿岸。

因为这里是北运河核心地区。

由津向南,便是河间府,再往南,便是山东了。

而向北就是北运河的北方终点,通州码头了。

所以津三卫真正的防备重心是北运河,以此拱卫京师。

而大沽口如今别卫所,哪怕是千户所,百户所也没有,只是一个屯寨而已。

再加上以后进攻津三卫的任务是太子刘海兴和禁卫军的事。

所以周栋陪把主力都调去了山海关,而大沽口只是一个偏师而已。

至于需不需要防备津卫来争夺。

周栋陪更不担心。

有蒸汽船,刘海兴只需要半日左右就可以到达大沽口。

之后第一舰队偏师就可北上山海关与主力汇合了。

所以在拿下大沽口后不久。

刘海兴便接到羚报。

开始率领禁卫军,向大沽口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