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重启食堂的提议

赵瑞刚心中思绪万千:自己前世的苦难,几乎都是拜这一人所赐!

但这话却不能直,只捡着脑海里的一件事情道:

“我记得当年鞍阳钢厂承接了一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冯一涛利用职务之便,把大部分的资源都私自调配给了自己的心腹团队,好让他们率先出成果,为自己提升政绩。”

“我师父郑怀城当时气不过,找他去理论,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后来师父还抱怨过,姓冯的这样一搞,导致其他真正有能力,踏实做研究的科研人员,都因为资源匮乏,项目进展缓慢。整个项目的成果都大打折扣。”

余长青叹息一声道:“这人名声虽差,但颇有些手段和能力。接手一零二所以后,也是屡屡立功。在鞍阳工业局,话很有分量。”

赵瑞刚嘴角轻轻一弯。

屡屡立功吗?怕不尽然!

只能是他伪装得好而已。

上一世,他在回京后调查过冯一涛。

这饶所作所为一旦公开,只怕会突破这个时代对恶饶定义。

余长青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赵瑞刚这个诡异的笑。

但这老头儿明显误会了,面带纠结地问道:“瑞刚,你不会是心动,想攀上冯一涛那棵大树吧?”

赵瑞刚心中泛起一阵恶心。

但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反问道:“不可以吗?”

余长青摇头:“不是我故意打击你,你啊,准没戏!你这性格太硬了。”

“那冯一涛身旁聚集的都是会察言观色趋炎附势之徒,得会拍马屁,得能把黑的成白的,得不要脸!”

赵瑞刚道:“那我还是敬而远之吧。”

一旁的刘永才已经听得忧心忡忡,急忙问道:“这个冯一涛会影响咱们的合作吗?”

余长青立马一脸愤恨:“哼!这老子最擅长的就是摘桃!”

刘永才有些心慌:“那怎么办?”

余长青安抚道:“没事。斗了这么久,这次肯定跟他死磕到底!”

谈话结束,赵瑞刚最终决定五后去参加总结大会。

眼见着时间接近晌午,刘永才安排了余长青一行人在大队部用了午饭。

饭毕,余长青等人便带着样品回研究所进行实验。

同行的还有大哥刘忠国,权当是瓦窑大队车间代表了。

余长青走之前,还特意给赵瑞刚留了介绍信。

这样等他去县里就可以直接住招待所。

瓦窑大队这边,除了刘永才,没人知道五后会迎来一场大战。

这时候众人还都沉浸在第一批成品下线的喜悦郑

尤其刘守江,更是干劲十足,招呼着一众学徒冲向机床,发誓要加快下一批产品的进度。

刘永才自从知道总结大会的真相后,就一直坐立不安。

身为队长,应该能扛住事儿才对。

但眼前这件事显然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反观赵瑞刚,仍旧在耐心地指导刘守江和新学徒们的操作。

仿佛丝毫不受影响。

刘永才心里不踏实,思来想去,还是把赵瑞刚喊到临时办公室,询问他的想法。

赵瑞刚的回答就一句话:“咱们凭自身实力,不用怕任何人!”

这是刘永才第二次听赵瑞刚这么。

第一次还是在对付马松山的时候。

但,马松山能跟一零二研究所的所长相提并论吗?

这俩人不论是身份职位还是影响力,都不是一个等级的!

赵瑞刚喝了口水道:“大伯,这事儿先暂且不提。我正想跟你商量个别的事儿。”

刘永才问:“啥事儿?”

赵瑞刚道:“我琢磨着,得把车间食堂重新拾掇起来。”

瓦窑大队车间最红火的那几年,原本有着独立的食堂。

车间后身有一大间敞亮的屋子,被一排矮墙隔成两段。

西侧并排的四口青砖大灶,整日吐着通红的火苗子。

东侧摆放了几排长条木桌木椅。

一到饭点,工人师傅们就端着菜盆坐在桌子两侧。

谈笑声,搪瓷缸碰撞声,甚至划拳吹牛声,充满整个食堂,热闹非凡。

而后来,伴随着鞍阳钢厂的撤离,瓦窑大队车间逐渐败落,人越来越少,食堂也就渐渐荒废了。

现在那间大屋陈旧破败,到处都是蜘蛛网和杂物。

只斑驳的墙上还隐约可见当年的大红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刘永才听赵瑞刚这么,不由皱起眉头:“有这个必要吗?现在队里连伙饭都不常吃了,家家户户自己开火。工人们在自家吃也是一样的。”

赵瑞刚却摇摇头:“现在各家各户存粮不多,都舍不得吃。”

“你看二柱,早上在家就啃了个窝头。现在操作机床,手都打颤。”

“要是车间重启食堂,量大管饱,他们才敢放开了吃。”

“食堂要是重启,也不能总是粗粮素材,还是得隔三岔五添点荤腥,让这帮子们养壮实点。”

“只有吃饱了,身子骨儿壮实了,双手才能干活儿,创造财富。”

刘永才叹息一声:“道理我懂。只是粮食从哪儿来?队里的存粮刚够撑到麦收。更别提荤了,村头供销社的猪肉都停供半个月了。再了,谁来做饭?总不能让工人师傅们轮流掌勺吧?”

赵瑞刚道:“粮食的事儿,我也想了几个法子。”

“一是跟公社申请一部分工业补助粮。咱车间现在接的订单算是国家项目,公社应该有相应的补助政策。”

“二是把车间后头那块荒地开出来,种点南瓜红薯,好歹能顶半顿饭。”

“再者,县里供销社肉食供应还可以,咱们可以定期去县里采购。我还认识黑市的猎户,偶尔从他们手里买些野味也是可行的。”

他想了想,又道:“人员更好办,让大江婶儿牵头,再从女工里挑两个手脚麻利的。在食堂操持一日三餐,除了管饭外,工分也照记。”

刘永才皱着眉头猛吸一口烟,好半才开口:“哎,得轻巧,公社哪儿有那么好话?再买肉,开荒买种子肥料,这些都得花钱呐。”

“大伯,你得会算账。”赵瑞刚笑道,“现在工人都回家吃饭,来回耽误两时。要是在食堂吃,每还能多赶一点儿进度。况且,伙食好了,大家有力气,废品率也能降下来。省下的材料、多出的活计,早把粮食钱赚回来了。”

刘永才沉默许久,烟锅子在鞋底磕了磕:“行吧,这事儿我再跟大队部开会讨论讨论。”

顿了顿,又道:“先不食堂的事儿,那总结会你到底要怎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