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然而,老四不该对允熥这些标儿后辈这般处置。

这些孩子并未对他朱棣有过任何冒犯!

老四不认可允炆的皇位,以此将他们的亲王降为郡王,这点朱元璋尚可接受。

可是,随后老四又将他们贬为平民,囚禁于凤阳老家,这一点他无法认同!

认为老四此举实在不够厚道。

做得太过分了!

无论如何,不论朱允炆如何作为,有一点事实老四无法辩驳。

那就是,他确实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得了江山!

自此以后,皇位与标儿后裔再无瓜葛。

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不能给予允熥等标儿后辈一个更好的结局呢?

废了郡王的封号,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老四忧虑将来会有别人利用允熥他们生事,这一点朱元璋能够体会。

不过你只给了他们一个虚名,却不放他们出去,让他们与后人能衣食无忧,这又何苦做得这么绝呢?

那可是他兄长的后代啊!

光是看在兄长的份上,他也该网开一面,不至于做得太过分吧!

朱元璋的气息变得急促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用沙哑的声音问韩成:“后来,他们是不是都没有好结果?”

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从朱元璋口中吐出也异常艰难,仿佛唇舌沉重无比。

至于朱标,此刻眼神空洞,一句话也不出来,只是木然地看着韩成。

他眼中满是复杂的感情,让人看了心疼。

在这问题上,韩成当然不会对朱棣有所隐瞒,他可记得朱棣之前信誓旦旦地过,若被朱元璋责打便改姓的话。

朱棣登基为永乐大帝后,因自己也是从藩王起家,非常害怕其他藩王也会效仿他**。

因此,他继续着手处理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那就是削藩。

在朱允炆面前,永乐大帝的方式显然更加老练且柔和。他并未直接剥夺诸王的地位,而是要求他们交出三支护卫队,不再掌控军队。

同时,为了安抚宗室的情绪,避免引起过多的反对声音,他选择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这些补偿措施之一便是改善宗室的生活条件,例如提高他们的官职等级。

依照先皇的规定,郡王之子应被授予镇国将军头衔,接下来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职位,对应的分别是三品、四品、五品官职。然而,永乐帝对此进行流整,将镇国将军提升至从一品,辅国将军提升至从二品。

此外,他还陆续将驻守边疆的塞王调往内地重新封地,并逐步削减他们的军事权力。

这一系列举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宗室内部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帝的第十九个儿子——谷王朱橞。

当初,朱橞在守卫金川门时与李景隆共同开门迎接燕军进城,他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虽然永乐帝事后给予了他一定的奖赏,但同时也把他的封地从上谷郡迁到了长沙。前者远离**,还能掌控重兵;后者则位于内地,行动多有不便。

因此,朱橞对永乐帝渐渐心生怨恨。

加上他自认为有功,行事愈发专横霸道,比如有一次,仅因一名伯爵未向他请示,便被他下令斩杀。

身处封地时,屡次侵占百姓田产,横行霸道……

随后竟生出更为荒唐的念头。

然而,若独自行动,他却又心存畏惧,便策划了一场隐秘布局。

蜀王朱椿身为他的亲兄,他欲拉兄入伙,又顾虑蜀王不会同意。

恰在此时,蜀王第三子朱悦燇因不明原因与父王失和,投奔谷王。

于是谷王宣称,朱悦燇实为建文帝之子。

并进一步散布谣言,声称建文帝并未身亡。

据传,当年他在金川门驻守期间,曾暗中放走了建文帝。

此举意在迫使蜀王与其**叛乱。

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奏效。

面对谷王的诸多不当行为,蜀王立即派遣密使,将谷王的所作所为全盘呈报永乐帝。

永乐帝闻讯后,迅速派人将其拘捕,废黜爵位,终身囚禁。

原本此事与朱允熥毫无关联,但因谷王捏造事实,朱允熥仍受波及。

遭到牵连的缘由,正是谷王谎称蜀王第三子为建文帝。

永乐帝对此始终耿耿于怀,此事成为其心头之患。

相比谷王图谋反叛,他更关注“建文帝尚在”的传言。

谷王的行为令他深感不安。

因此,在凤阳被软禁的朱允熥不久便病重离世……”

话音落下,韩成亦是心有所感,言辞间流露出几分唏嘘之意。朱允熥此人,确实够倒霉。

纯粹的倒霉蛋一枚。

好事没沾上边,坏事全摊上了。

年少丧母。

原本身为朱标第二嫡子的他,在朱雄英离世后,本该继承大统。

然而,因吕氏得以扶正,朱允炆这位庶长子摇身一变,成琳次子,跳到了他的前头。

朱允熥的位置从老二滑到了老三,皇位与他渐行渐远。

再加上他是原太子妃常氏唯一存活的孩子,始终被吕氏等人疑虑防范。

建文元年,朱允炆册封他为吴王。

可还没来得及赴任,靖难便爆发了。

结果朱允炆战败。

朱允熥并未参与任何事端,却因其身份,连同朱标已成年的第四子一道,因未能辅佐兄长朱允炆而被朱棣废为庶人。

自此困于凤阳之地。

本以为在这幽禁中日子过得尚且安分,谁料半道冒出个谷王,搞出了这么一出。

远在凤阳的朱允熥,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就这样莫名离世……

这命途,真是无处诉苦。

只能,他的出身让他从锦衣玉食,但也从出生那一刻起,命运就一直在捉弄他……

朱元璋听完韩成讲述朱允熥的最终下场,呼吸变得粗重,宛如愤怒的公牛,呼哧作响。

身体轻颤着。

这老四太过分了!

原本他只是怀疑,可没想到向韩成一探询,自己的怀疑竟然成了事实!

这倒霉催的老四,真的对允熥下此毒手,半点活路都没留给他!

他都已经登基这么多年了,也把允熥关押这么多年了,居然还不肯罢休!

哪怕给他留条生路又如何?!

至于朱标,此刻已痛苦地闭上双眼,两行泪水滑过脸颊坠落……

气氛压抑至极。

换作常人,听至此处恐怕早就停住了追问。

然而朱元璋显然并非寻常之辈。

虽感悲痛,但他偏要追根究底!

他想看看这该死的老四究竟狠到何种程度,绝情到何等地步!

“韩成,我记得你过,朱标在允熥之后又有了两个儿子。

那他们现在怎样了?”

朱元璋强忍胸中的怒焰,盯着韩成继续问道。

韩成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也不再劝他莫要再问,以免承受不住,遂答道:“太子府上的老四,与朱允熥一同被关押在凤阳,比朱允熥早三年病逝。

而老五那时年纪尚幼,永乐帝进京时,他还未成年。

母子二人住在东陵,即太子殿下陵寝所在,负责看守墓地。”

永乐二年,身份转为瓯宁王。

然而,朱元璋并未让他前往封地,而是命他留在太子妃身边伺候。

永乐四年,老五的宅院突发大火,他未能逃脱,年仅十六岁……

至此,朱标的所有儿子都已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