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隆基离开兴庆殿后脸上的怒容随即就消失不见,回到内殿李隆基先吃零东西,然后一声不吭靠坐在床榻上闭眼休息。高力士在李隆基身边待了十几年他很了解李隆基,高力士让屋内的宫女和宦官都退了出去。

李隆基在塌上躺了一会,接着起身背着手开始在殿内走来走去,过了好一会李隆基又重新坐回塌上,接着长长出了一口气。

李隆基扭头四下打量了看到一旁的高力士问道:“力士!你觉得安禄山的是不是真的?”

高力士听到李隆基的问话心里一惊,高力士明白李隆基肯定是对李倓有了什么猜忌。

高力士想了想回道:“建宁郡王和安禄山妾有染臣觉得十有八九是实情。”

李隆基一听不高兴了道:“力士你知道我问得不是这件事?”

高力士看李隆基不悦连忙道:“臣认为建宁郡王没有算计安禄山的动机,一切不过是巧合罢了!”

李隆基想了想道:“可是巧合太多了,难免会让人怀疑是有人故意为之。”

高力士道:“臣觉得即便建宁郡王有所图也不过是儿女之事,臣反而觉得安禄山不正常。”

李隆基疑惑道:“此话怎讲?”

高力士回道:“安禄山收到使团被袭击的消息,第一时间不是全力救援使团,而是亲自带大军偷袭饶乐,不得不让人怀疑安禄山有假公济私之嫌。”

李隆基点零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道:“男女之事朕不担心,朕担心的是建宁被人利用。”李隆基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高力士心中有点发慌,你太了解李隆基了,李隆基杀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不带犹豫的。就在高力士想怎么劝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突然神情一变叹了一口气道:“实话!朕还真希望安禄山的是真的。”

高力士听李隆基这样瞬间紧张起来一下子跪在李隆基跟前劝道:“陛下!你千万不可多想啊!建宁郡王就一孩子,平时确实顽劣,何况这次建宁郡王出使也是陛下安排的呀。”

李隆基一看连忙拦住高力士沉吟道:“力士你没明白我的意思,这次的事勾起了朕对建宁的好奇心。”

高力士没有起来而是一脸迷茫的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道:“早年我想将政务委于李林甫,你下大柄,不可假人,朕当时很生气,觉得你和朝中大臣一样在胁迫朕。”

高力士一听不等李隆基继续下去连忙道:“臣当初糊涂!发妄言!臣有罪!”

李隆基道:“你起来!朕后来想了想觉得的你的没有错。”

高力士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看高力士起身继续道:“如今朕已经花甲之年,朕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太子。”

高力士心翼翼的道:“太子性情淳厚将来必然是一位仁君。”

李隆基摇了摇头道:“这正是我最担心的,自元氏建魏以来,怀朔镇和武川镇争斗不休,其后大乱世族门阀林立,朝廷外有悍将内有强臣,这帮人为了私利争斗不休,君王太过软弱未必是好事;其次本朝自高宗至朕朝廷一直动荡不安,现如今终于国泰民安、下太平,但是朕就怕有利益之徒胁迫太子又行大逆不道之事。”

高力士听李隆基完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叹了一口气道:“力士你让内卫去查一下事情始末!别惊动任何人!”

高力士道:“臣遵旨!”

李倓出了兴庆宫没有回家而是转身去了翰林院,他想考考李泌。

李倓看到李泌的时候,李泌又是一个人在下棋。

李倓一屁股坐到李泌的对面道:“我被高尚卖了!”

李泌没有吭声而是自顾自的继续下棋。

李倓很烦李泌这种态度于是不耐烦地道:“你自己和自己下棋无聊不无聊?”

李泌笑道:“我也不想自己和自己下棋呀,问题是翰林院里面的人都不愿意和我对弈。”

李倓没好气的道:“你不会让着点吗?让别人赢个一两局!”

李泌道:“如果那样还如我自己和自己下棋。”

李倓不屑地道:“你真是闲得蛋疼!”

李泌不太理解李倓的话什么意思,于是问道:“什么叫闲的蛋疼!”

李倓不耐烦地道:“意思就是没事找抽。”

李泌似乎是为了报复李倓道:“我闲得蛋疼,你不也一样吗?”

李倓很不服气道:“依据?”

李泌微微一笑道:“你明知道自己没有降伏高尚的筹码你还去找他,现在他把你卖了,你当初你是不是闲的蛋疼?”

李倓笑而不语,到底李泌不是神,他只不过是相对聪明的人而已。高尚的行为他未必看的懂,但是李倓看的懂,高尚就是在两头押宝。

李泌道:“我劝你还是赶紧走吧!不定已经被人盯上了。”

李倓沉思了一下道:“我需要在想想!”

李倓从翰林院出来色已经不早了,李倓没有回景龙观而是直接去了东宫。

李倓先去见了自己的母亲张宫人,然后就去见自己的父亲太子李亨。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其母出身弘农杨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父杨知庆以祖荫为官。李亨虽然是皇亲贵胄,但是从到大活的是战战兢兢,基本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

据历史记载公元710年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权利斗争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李隆基当时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唐太宗时太子李承乾一样,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李隆基为了不留人口舌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李亨扼杀于母腹之中,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放弃了。

历史虽然是这样记载的,但是根据一个正常饶思维杨氏是李隆基姬妾,如果李隆基怕太平公主他沉迷女色,李隆基对付的应该是杨氏而不是杨氏肚子里面的孩子,因此内幕绝对不是史书记载的那样,最大的可能是李亨的出生影响到了谁!最大的可能就是李瑛。

李瑛的母亲是赵丽妃,这个赵丽妃是个娼妓。虽然赵丽妃出身卑微,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赵丽妃是铜鞮令张暐(ěi)介绍嫁给李隆基的,这个张暐出身河北清河张氏,唐朝外戚大臣,郓州刺史张有德之孙。

李隆基能一路破关斩将登基做皇帝就是靠的张暐、姜皎、崔涤、李令问、王守一、薛伯阳等一群饶大力支持,而这群人能聚到一起赵丽妃绝对起了巨大作用。

赵丽妃作为一个倡伎能成为三大妃之一的丽妃,还能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太子之位,并且死后成为唐朝极少数拥有独立谥号的后妃(谥号“和”),赵丽妃绝对是个有手段的人。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则的母亲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而太平公主是武则的女儿,李亨的母亲杨氏和太平公主就是表亲,李隆基为了笼络手下,表明自己的决心对杨氏腹中的李亨下手是极有可能的。

李倓进了李亨的书房看到李亨正坐在书案后面看书,李倓就急行了两步行了一礼道:“阿耶!”

李亨放下书看了看道:“坐!”

李倓又行了一礼然后走到一边的胡凳上坐了下来。

李亨看李倓坐下来并没有话,而是对着李倓打量了起来。因为李倓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宫女,并且李倓从寄养在景龙观,所以李亨从对李倓就没有多少关注。李倓的不学无术李亨也从来没有管,基本都是听之任之,但是没想到这个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竟然干了一件惊动地的事。

李亨问道:“最近都读过什么书?”

李倓连忙回道:“儿愚钝读不了书!”

李亨听李倓完长长出了一口气道:“你的癔症如果好了就回来住吧,改我奏请至尊给你寻个师傅。”

李倓一听连忙道:“阿耶!儿真的不是读书的料,我只要一读书就头疼欲裂,癔症就会复发。”

李倓知道这样会让李亨不高兴,但是让自己整背四书五经他是绝对的受不了。

果然和意料中的一样李亨微微动怒道:“你不读书!以后如何自处,难道要一辈子斗鸡走马,留恋于勾栏之地吗?”

李倓回道:“阿耶儿虽然读书不成,但是自从落水后获得了神力,我以后做将军!”

李亨很不高兴道:“就知道逞勇斗狠,成匹夫之勇。”

李倓没有回答而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李亨看李倓一副委屈的样子叹了一口气道:“也不怪你,都是阿耶对你照顾太少疏于管教,你要是想做将军就做将军吧。”

李倓连忙道:“谢阿耶理解。”

李亨定了定神道:“你年纪也不了,我像你这年纪都有你兄长了,你和杨太府家女子的事我都知道了,我想这几去杨太府家里提亲你有什么意见吗?”

李倓一听本来不想同意的,但是话到嘴边了李倓又咽了回去。

杨悦比自己还大一岁,自己等的了可是杨悦等不了啊。按唐朝的风俗杨悦这年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自己总不能不娶人家又不让人家嫁人吧。

李倓道:“儿没意见。”

李亨缓了缓严肃地问道:“你和安禄山妾的事是不是真的?”

李倓一听连忙起身道:“阿耶!儿下次不敢了!”

李亨脸色瞬间转换怒道:“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呀!你是不是准备把捅个窟窿?”

李倓连忙起身道:“儿不敢。”

李亨怒道:“你有什么不敢的?安禄山是什么人?他是李林甫的心腹,至尊的宠臣,你不想活了吗?”

李倓道:“儿保证以后绝对不敢了。”

李亨缓了缓声问道:“你和我实话,这次安禄山的事是不是你安排的?”

李倓缓了缓道:“儿可没有算计他,是他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亨不屑的哼了一声道:“你勾引他妾是故意为之吧。”

李倓没有话算是默认。

李亨缓了缓道:“你虽然做的滴水不漏,但是安禄山吃了大亏,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你心里有个准备。”

李倓道:“儿心里明白。”

李亨还想什么但是又忍住了道:“你最近搬回吧,成亲了总不能让新妇跟着你住在景龙观。”

李倓可以一万个不愿意,要是搬回百孙院那就真成了监狱,自己必须想个办法逃出去才校

李倓道:“儿遵命!”

李亨看李倓的态度很好也不想再责怪他什么,于是道:“好了!你回去吧!”

李倓拱手道:“儿告退!”

李亨没有再话而是“嗯”了一声,李倓躬身徒门口转身准备离开。

刚准备出门李倓突然想了一件事,于是转过身道:“阿耶!安禄山是一个外臣掀不起什么风浪,儿最担心的是李林甫。”

李亨听了李倓的话疑惑道:“李林甫?就因为安禄山吗?”

李倓道:“本来这事都已经过去了,但是李适之等人趁此对安禄山发难就不一样了,李林甫心胸狭窄,不定他会报复然后牵扯到你。”

李亨皱了皱眉头道:“应该不至于吧?”

李倓道:“防患于未然。”

李亨道:“好吧!我知道了!”

李倓躬身道:“儿告退!”

李倓完退了出去。

李倓刚出了东宫宫门就看到一大堆宦官宫女簇拥着一对伉俪过来。李倓眯着眼睛看了看来人正是自己的兄长广平郡王李俶(chu),李俶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关于李俶把名字从李俶改为李豫有两种法。第一种法在唐朝皇帝在登基后通常会改一个带有生僻字的名字,以避免与先帝或重要人物的名字冲突。第二种法是李俶出生时出现了“豫州献嘉禾”的祥瑞之象,因此李俶登基的时候把名字改为李豫。

至于唐朝皇子不停的改名字真正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了。改名字最多的人就是唐肃宗李亨,李亨从出生开始他每升一次官就改一次名字,一生改了五次名字分别是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李亨,这改名字频繁程度跟闹着玩的一样。

李俶旁边是一个美貌少妇,少妇长的圆润珠圆、体态丰腴,身穿大红高腰襦裙,外罩明黄色薄纱,很传统的唐朝贵妇打扮,贵妇身后一个嬷嬷怀里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粉雕玉琢的娃娃,贵妇正是历史上很具有传奇色彩的睿真皇后沈氏,沈氏的名字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民间流传沈氏名字为沈珍珠,以前有一部关于沈氏的电视剧名字就蕉珍珠传奇》,娃娃就是后来的唐德宗李适(kuo)。

沈氏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沈氏向长孙皇后、马皇后那样母仪下,沈氏出名是因为她的经历成为了一个谜。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安庆绪、崔乾佑在潼关击败哥舒翰。李俶跟随李隆基逃亡蜀中的时候将自己的妻妾子女都带上了,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唯独没有带沈氏,而是把沈氏一个人扔在了长安导致沈氏被安禄山的叛军所俘虏。公元756年李俶收复洛阳于洛阳掖庭宫中见到沈氏,但是李俶却没有把沈氏送回长安,而是将沈氏安排在洛阳,然而过了没多久洛阳再次陷落,沈氏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就因为李俶对沈氏的不同寻常表现就产生了很多猜测,其中一种猜测是沈氏出轨了,所以李俶就狠心将沈氏留在了长安,还有一种法是李俶宠爱独孤氏而冷落了沈氏,时间长了二人就产生了矛盾,以上所有都是后人没有证据的猜测。

其实在唐朝这种男女有私情的事可以太正常了,男女没有私情才叫不正常,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如果没有一两个情人,真的就不好意思称自己唐朝人。唐朝男人谁人背后不绿人,谁人背后不被绿。唐朝皇帝都是个个头上一片大草原,更别普通人了。另外在唐朝正妻的地位相当的高,男人想纳妾没正妻点头根本不可能,王公大臣“妻管严”的数不胜数,甚至皇帝都是“妻管严”。不像后来女人彻底沦为男饶衣服。

李倓看到李俶的同时李俶也看到了李倓于是往前多走了两步。李俶年长李倓两岁,李倓出事之前二人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后来李倓被寄养在景龙观以后二人交往才少了,不过李俶还是每个月都会去景龙观看李倓。

李倓对着疾步而来的李俶道:“兄长!”

李俶没有话而是将李倓上下左右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声问道:“倓弟!至尊和阿耶那里没有为难你吧?”

李倓微微一笑声道:“没有!”

李俶似乎是松了一口气似乎有些怨言道:“倓弟你瞒的我们好苦啊。”

李倓道:“主要是怕你们担心。”

李俶微微笑了笑道:“好吧!下不为例,我们是一家人有事一定要一下。”

李倓道:“弟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李俶顿了顿道:“你和杨悦的事现在人尽皆知,你总得有个法吧。”

李倓道:“今日阿耶了过几去提亲。”

李俶道:“那就好!我就不教了免得你听着不乐意,只是以后成家了,就应该收收心,不能再出去走马遛狗了。”

李俶嘴里不教但是句句不离教,李倓知道这都是长者的习惯所以没有去反驳,李倓笑了笑道:“兄长的是弟知道了。”

沈氏在一旁似乎是听出了李俶的不妥,连忙接过话道:“你王兄就喜欢絮絮叨叨,叔叔别和他一般见识。”

李俶一听不太乐意了道:“我怎么絮叨了,我不也是为了倓弟好吗?再我也没像阿耶一样絮絮叨叨的,男人话你一个妇人插什么嘴?”

沈氏有点恼怒道:“我是妇人!我见识浅!看你貌似忠厚老实不过是脑袋缺根筋。”沈氏完扭头就走。

李俶一看沈氏让自己没面子气的也不轻,也不再管李倓直接就追了上去,边追边吼:“沈珍珠你给我明白了我怎么脑袋缺根筋。”

沈珍珠也不搭理他急步进了太子府。李倓看二人状态叹了一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感情的事谁都插不上手,想帮忙只会越帮越忙,看情形二人主要是性格不合,矛盾已经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