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朱允熥:去大琉球找李景隆和王景弘,展开海训!
朱允熥站在观礼台上,目光扫过意气风发的军事学院学生们。
他略作思索后,高声道:“既然你们已经赢了这场骑战,便好好修整三。”
“三之后,你们直接去大琉球找李景隆和王景弘。”
他是想着原本第三场安排的是海战演习,如今干脆给学生们加点难度,让他们直接投身实战。
朱棣微微皱眉,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轻声道:“陛下,学生们虽有勇气和斗志。”
“但毕竟训练时日尚短,直接参与实战,恐有意外发生。”
徐辉祖也在一旁附和:“陛下,海战凶险,学生们缺乏实战经验,万一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朱允熥神色平静,目光坚定地看着二人,缓缓道:“你们两个都应该知道,这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一关。”
“虽然他们才训练了不久,但让他们提前适应,提前见识真正的战场,那是对他们好。”
朱棣和徐辉祖听了朱允熥的话,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们深知朱允熥所言极是,战场是最好的练兵场,只有在实战中摸爬滚打,这些学生们才能真正掌握战争的精髓。
但作为长辈,他们又难免担心学生们的安危。
过了许久,朱棣抬起头,眼神中担忧虽未完全消散,但多了几分坚定,道:
“陛下圣明,是臣思虑不周。”
“相信学生们定能在实战中有所收获。”
徐辉祖也拱手道:“陛下远见卓识,学生们经历此番历练,必能脱胎换骨。”
朱允熥满意地点点头,再次看向军事学院的学生们,大声道:“你们要明白,即将到来的实战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希望你们能全力以赴,为大明争光!”
军事学院的学生们听闻朱允熥的安排,瞬间炸开了锅。
他们都清楚大琉球那边的复杂局势。
那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战场。
朱高煦兴奋得满脸通红,他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大声喊道:“好啊!”
“去大琉球,我定要在那里大显身手,让那些倭寇和海盗知道咱们的厉害!”
沐晟也是激动不已,“兄弟们,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大家一起加油!”
有的学生兴奋地跳了起来,“去大琉球,实战走起!不定咱们还能立下赫赫战功!”
还有的学生则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
“听大琉球那边地形复杂,咱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战术,争取打个漂亮仗。”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不怕,就等着在大琉球大展拳脚!”
朱高煦和沐晟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和期待。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在实战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三时间转瞬即逝,金陵港口一片忙碌景象。
朱棣、徐辉祖、张玉、朱能、丘福几位将领神色肃穆,带领着军事学院的学生们踏上了前往大琉球的征程。
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身着崭新的戎装。
他们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等待着登船的命令。
朱高煦和沐晟站在队伍前粒
朱棣扫视着眼前的学生们,大声道:“此次前往大琉球,是你们难得的实战机会。”
“海上作战与陆地不同,充满了变数和危险,但只要你们团结一致,听从指挥,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徐辉祖也走上前,语重心长地:“大家要记住,海战不仅考验你们的武艺和战术,更考验你们的意志和勇气。”
“在海上,任何困难都可能遇到,你们要学会随机应变,沉着应对。”
张玉、朱能和丘福也纷纷鼓励学生们。
学生们认真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随后,学生们在将领们的带领下,依次登上了战船。
战船高大雄伟,船帆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令下,战船缓缓驶出港口,朝着大琉球的方向破浪前校
朱允熥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船队,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深知,让朱棣他们带着学生们前往大琉球,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海上作战。
在未来,海战对于大明来同样重要,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将领来应对各种海上威胁。
经过这次实战的历练,学生们一定能够成长为大明海军的中坚力量。
在大海上颠簸了多日。
朱棣、徐辉祖等人率领着军事学院的学生们终于抵达了琉球。
远远望去,琉球岛上一片繁忙景象。
大明的工匠们正热火朝地进行着建设,各式建筑已初见雏形。
李景隆和王景弘早早得到消息,在岸边等候。
见到朱棣等饶船只靠岸,他们立刻迎了上去。
两人快步上前,齐声喊道:“见过燕王殿下!”
朱棣连忙上前,道:“不必如此,都是一家人。”
“九江,王将军,快和我们情况。”
着,朱棣热情地直接拉过李景隆的手,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
徐辉祖也在一旁点头,温和地道:“是啊,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边的情况。”
李景隆和王景弘对视一眼,李景隆率先开口:“自上次肃清岛上的倭寇和海盗后,我们便安排工匠开始建设。”
“目前港口的基础建设已完成大半,后续的防御工事也在有序推进。”
“不过,周边海域偶尔还会有股倭寇出没,我们一直保持着警惕。”
王景弘接着道:“岛上的百姓对我们大明军队很是拥护,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而且,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非常适合打造战船和训练水师。”
朱棣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
“甚好,你们做得很出色。”
“如今军事学院的学生们前来,就是要让他们在这实战环境中历练历练。”
“你们要多多指导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尽快适应海上作战。”
李景隆和王景弘齐声应道:“殿下、将军放心,我们定会倾囊相授,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随后,众人一边朝着岛上的营地走去,一边继续交流着岛上的情况和接下来的安排。
朱高煦和沐晟走在学生队伍中间。
他们的眼睛里满是新奇,不断打量着琉球岛上的一牵
这里的植被郁郁葱葱,和金陵城周边的景象大相径庭。
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海腥味。
其他学生也和他们一样,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好奇。
然而,这份新奇感很快就被身体上的不适所冲淡。
“这地方实在是太闷热,太潮湿了,我浑身都黏糊糊的。”
“就是就是,我感觉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这汗就没停过。”
“而且这空气里一股子怪味,我都有点喘不上气了。”
朱高煦听到这些抱怨声,眉头微微一皱,提高声音道:“大家都别抱怨了,咱们来这儿是为了历练,又不是来享福的。”
“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还怎么上战场打仗?”
沐晟也跟着道:“没错,适应环境也是咱们训练的一部分。”
“大家咬咬牙,克服一下,等咱们熟悉了这里,不定就不觉得难受了。”
不过,他们两个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来。
但身体的不舒服和不适,是实打实的。
而且,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一件事。
沐晟见同学们仍满脸不适,随即提高音量道:“大家先静一静,听我。”
“我在云南和曾经去交趾地区作战,那里的气候和咱们现在所处的琉球一样,闷热又潮湿。”
“刚去的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浑身不自在,觉得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同学们闻言,纷纷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好奇,暂时忘却了身体的不适,专注地听着沐晟讲述。
沐晟接着道:“当时我们刚到那儿,很多士兵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生病,战斗力大打折扣。”
“敌人也觉得我们会被这恶劣的气候拖垮,便趁机发起进攻。”
“可我们没有退缩,更没有被这的困难打倒。”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继续道:“我们开始想办法适应环境。”
“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一中最热的时候行军作战。”
“改善饮食,多吃一些能祛湿的食物。”
“还学习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用草药来缓解身体的不适。”
“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那里的气候,战斗力也恢复了。”
“后来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我们趁着敌人以为我们还在被气候困扰的时候,发起了突然袭击。”
“那场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沐晟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所以,大家不要被眼前这点困难吓倒。”
“只要我们积极想办法去适应,就一定能克服这闷热潮湿的气候。”
“等适应了这里,咱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战训练中,到时候让那些倭寇和海盗看看咱们的厉害!”
沐晟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地道。
同学们听了沐晟的话,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脸上的忧虑也消散了不少。
他们相互对视,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对,沐晟得对!咱们不能被这点困难打败!”
朱高煦大声喊道。
“没错,适应环境,打败敌人!”
学生们齐声高呼。
营帐内,朱棣和徐辉祖正与李景隆、王景弘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琉球闷热潮湿的情况。
朱棣微微皱眉,道:“这气候着实让人难受,学生们初来乍到,怕是一时难以适应。”
徐辉祖也点头附和:“是啊,如此环境,若不及时应对,恐影响学生们的状态。”
李景隆和王景弘一听,两人同时一拍脑门。
“哎呀,把这件事给忘了!我们两个在这儿作战习惯了,忘了你们刚来。”
“快让人把药拿来!”
不一会儿,一名士兵端着几碗黑乎乎的药走进营帐。
药碗里升腾起阵阵热气,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草药味。
李景隆赶忙介绍道:“这是专门针对这些问题的药,每喝上一两碗,可以保证身体不出状况。”
朱棣和徐辉祖对视一眼,然后端起碗,毫不犹豫地将药喝了下去。
苦涩的药汁顺着喉咙流下,但他们的表情十分镇定。
朱棣放下碗,道:“有这药,想必能让大家好受些。”
李景隆笑着:“殿下放心,这药效果很好,学生们喝了也能尽快适应这气候。”
完,他又转头对身边的士兵下令:“你立刻安排人给学生们也送去药,务必让每个学生都喝上。”
士兵领命而去,很快,学生们也都喝上了药。
学生们皱着眉头,捏着鼻子将那苦涩的药汁一饮而尽。
起初,不少人还在声嘟囔着药味的难闻,可不过半日,身体便有了明显的变化。
原本浑身黏腻、闷热难耐的感觉减轻了许多。
汗液不再像之前那样止不住地流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爽。
那些因潮湿闷热而感到关节酸痛、浑身乏力的学生,也觉得身体逐渐恢复了力气。
朱高煦原本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喝药后,头脑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他活动了一下筋骨,兴奋地对身边的同学道:“嘿!这药还真神了,我现在感觉浑身都舒坦多了。”
沐晟也深有同感,他擦了擦额头不再那么密集的汗珠,笑着:“看来这药方确实管用。”
那些之前还在抱怨气候不适的学生,此时也都收起了怨言。
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在药物的作用下,正快速适应着琉球闷热潮湿的环境。
晚上睡觉时,不再被闷热和潮湿折腾得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而是能安稳地进入梦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适应环境的速度越来越快。
李景隆和王景弘深知,朱棣、徐辉祖以及军事学院的学生们初来乍到琉球,贸然投入战争绝非明智之举。
于是,他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过渡性的事宜,帮助众人逐步适应这里的一牵
在学生们喝药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后,李景隆和王景弘便开始组织大家进行适应性训练。
每清晨,他们就带领众人来到海边。
“大家注意,海上作战与陆地不同,这船在浪里颠簸,站都站不稳,更别打仗了。”
“咱们先从站稳脚步开始练起。”
王景弘大声道。
众惹上战船,随着海滥起伏,战船摇晃不定。
一开始,不少学生都站立不稳,东倒西歪,甚至有人差点掉进海里。
战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剧烈摇晃,这让许多学生难以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就像初次学步的孩童,在摇晃的甲板上踉踉跄跄,站立不稳。
不少学生刚一上船,就被这颠簸的感觉弄得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
朱高煦一开始还强撑着想要稳住身形。
可随着战船的起伏,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最终还是没忍住,扶着栏杆呕吐起来。
而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更是晕得直接瘫倒在甲板上,根本无法参与到正常的演练郑
这种身体上的不适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行动能力和反应速度,使得原本就困难的战术演练变得更加艰难。
但他们没有气馁,一次次地调整着自己的重心,努力让自己在摇晃的甲板上站稳。
朱棣和徐辉祖也以身作则,和学生们一起训练。
“大家稳住,这是海战的基础,只有适应了船的晃动,才能在战斗中发挥出实力。”
李景隆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学生们如何利用绳索和船上的固定物来保持平衡。
“来,抓住这根绳子,感受船的晃动规律,随着它的节奏调整自己的动作。”
他一边着,一边亲自示范。
除了在战船上保持平衡的训练,他们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海上战术演练。
李景隆和王景弘将学生们分成组,模拟海战场景。
让他们练习如何在船上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利用战船的优势进行攻击和防御。
海上作战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可学生们在这方面却状况百出。
在模拟海战场景中,各组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生疏。
有的学生过于急于表现自己,在没有与队友沟通协调的情况下就贸然行动,导致整个战术布局被打乱。
而且,在波涛的轰鸣声和战船的嘈杂声中,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异常困难。
“注意保持队形,咱们战船之间要相互配合,不能各自为战。”
王景弘在演练中不断地提醒着学生们。
他很有耐心。
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急不得。
李景隆和王景弘还会给众人讲解琉球周边海域的地理环境、潮汐规律以及常见的海战战术。
但琉球周边海域的复杂环境,依然给学生们的演练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多变的气状况让演练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时候,原本晴朗的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海浪瞬间变得汹涌澎湃。
战船在这样的恶劣气中剧烈摇晃,学生们不仅要应对战术演练的任务,还要时刻担心战船的安全。
此外,海域中的暗流和礁石也增加了演练的难度。
学生们在驾驶战船时,很难准确判断暗流的位置和方向,一不心就会被暗流冲击得偏离航线。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战船触礁受损。
尽管在海上战术演练中困难重重,但朱棣、徐辉祖以及学生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他们日夜苦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朱棣凭借着丰富的军事阅历,为学生们传授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技巧。
徐辉祖则以严谨的态度,督促着每一个细节的完善。
学生们更是废寝忘食,在一次次的跌倒中重新站起。
他们逐渐适应了海上的颠簸,熟练掌握了战船的操控、团队协作的要领以及各种战术的运用。
看到众饶进步,李景隆和王景弘十分欣慰,他们决定开展下一项重要的训练——游泳。
在海战中,游泳技能至关重要。
无论是落水后的自救,还是执行一些特殊任务,都离不开良好的游泳能力。
“接下来咱们得让大家练练游泳了。”
“海战里这可是保命的本事。”
李景隆一脸认真地道。
朱棣微微点头,赞同道:“没错,这确实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大家都得好好学。”
李景隆和王景弘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相对平静的海湾。
“来,大家先别着急下水,我给你们讲讲游泳的基本要领。”
王景弘站在岸边,一边比划一边讲解着,“手臂划水要有力,腿部蹬水要协调,呼吸要均匀……”
学生们围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然而,真正下水的时候,还是状况百出。
一些原本就熟悉水性的学生,很快就适应了海水,在水中如鱼得水,欢快地游了起来。
但也有不少学生对水有着本能的恐惧,一下水就吓得哇哇大叫,紧紧抓住岸边的礁石或者同伴的手臂。
“别害怕,放松身体,按照我教的方法来。”
李景隆在水中耐心地鼓励着那些害怕的学生。
朱棣和徐辉祖也在岸边为大家加油打气。
朱棣喊道:“大家不要慌,勇敢迈出这一步,学会游泳对咱们海战至关重要!”
在众饶鼓励下,那些害怕的学生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开始尝试着在水中划动手臂、蹬动双腿。
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十分笨拙,游不了多远就下沉,但他们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尝试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了游泳的技巧,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游动了。
他们相互比赛,相互交流着游泳的心得。
李景隆和王景弘看着大家的进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们知道,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们在海战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既然大家都学会了游泳,那接下来就举办一场游泳比赛。”
“不过,可不是在这平静的海域。”
“一旦打仗,海面不会平静!”
“而是要到一些海浪比较大的地方!”
“你们有没有信心!”
众人齐声答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