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慕白发出邀请时
柳花魁只是轻轻地用她那精致的团扇遮住了自己的红唇。
随后她以柔和而细腻的,却带着淡淡官方和疏离的声音缓缓开口:
“原来是李公子啊!”
“真是不巧,今我还有些未完成的事务”
“恐怕无法接受公子的好意了…………。”
“不过刚才偶然间听到了一首美妙的诗作”
“忍不住想要见一见那作诗之人”
“请问这首《江雪》”
“是哪位公子的杰作呢?”
罢,柳如是便翘着雪白的脖颈,在人群中张望了起来。
这位在绮罗街上声名显赫的柳花魁,并非是为了参加诗会而来
而是因为许平安所作的《江雪》一诗而特意前来。
李慕白听闻此言,眼神中闪过一丝黯淡。
心中感到愈发的压抑和不快。
在芙蓉阁中,许平安得知柳花魁想要见自己。
也是颇有些意外和惊喜。
而他身边的紫玉和青莲则显得异常激动。
经过她们俩你一言我一语的解释。
许平安才明白,柳姑娘原来是当今绮罗街上赫赫有名的花魁。
在上京这个繁华之地的风月场中,花魁的地位非同可。
她游走于权贵之间,无论是谁,都得对她礼让三分。
既然柳花魁是专程来寻找。
许平安也对这位柳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花魁的名声,他之前只是耳闻,未曾亲眼所见
真裙还真没见过,今日正好瞧瞧上京花魁是何等风采。
他整了整衣衫站起身,抬脚往芙蓉阁外走去,心中暗自期待。
许平安一抬头,正巧撞见三楼凭栏的柳如是,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自打穿越到大晋,许平安也算见过不少美人,木家姐妹,白家姐妹,叶,米店老板娘……,他们也是拔尖的标致人儿。
可眼前这位柳姑娘,愣是美得叫人挪不开眼,那股子又娇又媚的劲儿,像掺了蜜的桃花酿,特别勾人。
她往那一站,立马便吸引了所有男饶目光。
连许平安这个刷过无数网红直播的现代人,都忍不住在心里喊了声绝。
等大伙儿还盯着柳姑娘发愣时,许平安已经回过神了,他朝三楼抱拳一笑:“在下丰林伯许平安,见过柳姑娘。”
这头柳如是也在打量他,昨凯旋仪式上,她老远瞧见过穿盔甲的许校尉。
这会儿离得近,才发现这人剑眉星目,宽肩窄腰,战火淬出来的英气混着书卷气,看得她耳尖发烫。
醉花楼里顿时炸了锅。
姑娘们眼睛都看直了——这哪像战场杀神,分明是话本里走出来的少年将军。
再瞅瞅旁边那群酸秀才,活脱脱一群蔫头巴脑的乌骨鸡。
只听珠翠叮当响,裙摆轻轻晃,柳姑娘慢慢从楼梯上走下来。
远远朝着许平安行了个礼。
用黄莺似的声音柔柔问道:
“刚才那首《江雪》,真真是文采飞扬,意境悠远。”
“我品读了好久,心里头还是感慨万千。”
“敢问这诗可是丰林伯的手笔?”
许平安笑着点点头,温声回应:
“姑娘过奖了。”
“确实是我写的。”
见许平安点头承认,她脸上立刻绽开笑容。
那绝色容颜,就像满园春花齐放。
柳如是又给许平安行了个礼,轻声:
“没想到赤水河的大英雄,作诗也这般厉害。”
“丰林伯真是文武双全,叫人好生佩服。”
许平安还是那副谦和模样,笑着回礼。
两人谈笑风生的样子,看得周围人直眼红。
要知道能让绮罗街花魁青眼有加,够在京城吹上半年呢。
要这会儿谁最上火,那还得数李慕白李大公子。
看着许平安和柳姑娘聊得热乎,他嫉妒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要是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早上。
‘丰林伯斗诗碾压上京第一才子,还赢得花魁芳心’的八卦就得传遍大街巷。
想到这儿,李慕白实在坐不住了。
他一个箭步插到两人中间。
对着柳如是拱手道:
“柳姑娘,咱们这事儿总得有个收尾。”
“我和丰林伯的比试还没见分晓呢。”
“方才姑娘不是要我们最后再比一题吗?”
“不如这样。”
“这最后一题,就劳烦姑娘来出如何?”
李慕白这话一出口,周围大伙儿都用嫌弃的眼神瞅着他,摇头的摇头,撇嘴的撇嘴。
胜负未分?开什么玩笑?
丰林伯刚才那首《江雪》直接就把大晋诗坛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大晋那些酸诗,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就这李慕白还有脸接着比?
这脸皮怕不是城墙拐角抹水泥——厚上加厚。
其实李慕白这会儿也是硬撑着。
他满脑子就想着赶紧把话题从《江雪》上岔开。
顺带把艳名远播的柳姑娘拉进自己诗会蹭热度。
这才想出让柳姑娘出最后一题的馊主意。
李慕白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只要柳姑娘出题,回头就能吹牛花魁都来捧他的诗会。
柳如是倒是没驳他面子。
出个题目又不费事,看李公子这殷勤劲儿,总得给个台阶下。
柳姑娘眼波流转,朱唇轻启:
“承蒙两位公子看得起,这最后一题…………”
“奴家就班门弄斧了。”
听决胜局要花魁出题,醉花楼上下百十号人齐刷刷伸长脖子。
都等着看绮罗街头牌能憋出什么大眨
李慕白美滋滋地盘算着:
青楼花魁出的题,不是风花雪月就是儿女情长——
这不正是自己拿手的么!
只要用心写,准能碾压许平安那个大老粗。
到时候踩着丰林伯上位,
还不得名扬京城?
李慕白正做着白日梦,忽听得柳姑娘清凌凌的嗓音响起:
“昨儿在楼上瞧见凯旋仪仗,那军容整肃的,看得人心潮澎湃。
咱们大晋被北境妖蛮族欺负这么多年,老百姓谁不盼着王师北定草原?
如今许将军打破妖蛮,还在凯旋门斩杀了妖蛮勇士,扬我大晋国威。
实不相瞒,女子真是心潮澎湃。
依奴家看,这最后一题——
两位公子不如就各作一首塞外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