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 历史 > 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 > 第1章 互换身份!少年天子,初展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互换身份!少年天子,初展锋芒!

贞观二年,秋。

太子东宫。

李承乾躺在一张躺椅上,手里拿着一副鱼竿,悠闲的坐在那里,晒着初升的太阳,别提多惬意了。

尤其是穿越过来,还混上了一个太子!

唯一一点叫苦不迭的就是不亮就要上课,琴棋书画还得样样精通……

本着如果穿越过来不是为了享受,那将毫无意义!

索性,李承乾直接开始摆烂,过上了咸鱼生活,反正只要自己不造反,最次也能混个王爷当当。

何乐而不为?

“陛下驾到!”

太监的通报声,让躺在躺椅上的李承乾顿时一惊。

这个李世民怎么又来了,这不是扰人清梦么!

打了个哈欠,李承乾将鱼竿别在躺椅上,懒洋洋的起身。

“你瞧瞧,朕几次来他都是这个样子!”

李世民颇有些无奈的向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笑着摇了摇头,劝慰道:“陛下务忧……”

“臣自有妙策!”

话间,君臣二人来到了池塘边。

“儿臣见过父皇,舅舅。”

李承乾懒洋洋向二人作揖行礼。

“高明,你怎么又没有去上课?”

李世民板着脸问道。

李承乾一副理所当然的道:“回禀父皇,正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臣实在是起不来,待儿臣起来,去学堂的时候,陆师傅让儿臣该干嘛干嘛去,儿臣便来钓鱼了。”

李世民闻言,恨不得上去踹两脚,愤愤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你怎么能这么懒散?”

李承乾一脸无奈,耸了耸肩膀:“非是儿臣懒散,实在是儿臣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每上课这么长时间,陆师傅还留下许多功课。”

“儿臣精力实在不足,劳逸结合才是正理啊。”

“哎~”

李世民长叹一声,劝道:“常言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

“儿臣是太子,以后自然是要当皇帝的,皇爷爷和父皇劳累这么多年,不就是让儿臣享福的么?”

李承乾反问道。

李世民闻言,几欲吐血!

这兔崽子!想的可是真好啊!

“享福,你真以为治理国家容易?”

“朕每日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让我大唐国富民强。”

“常言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即便是朕做的再好,你若是不知道勤政爱民,朕给你留下再好的江山,也会被你败光。”

“前朝隋炀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李世民强压怒火,还以杨广的例子教训他。

“父皇笑了,儿臣只需要曹随萧规即可,断然不会像隋炀帝那般穷兵黩武!”

“再了,谁言不学习,就做不了一位好皇帝?!”

“想当年的汉高祖刘邦,起义之时不也是一个混混?”

“全仗着张良、萧何等人,依旧高坐皇帝之位!”

“在儿臣看来,学习是臣子们的事,否则皇帝样样俱到,那还要臣子们做什么?”

李承乾一板一眼的向李世民解释着。

气的李世民脸色憋得涨红,恨不得动手上去暴揍他一顿。

可偏偏太上皇护犊子不,这臭子话还的有道理!

而长孙无忌忽闻此言,也是连连无奈笑着摇头。

这歪理,歪的有些离谱!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投来的无奈目光,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神色,笑着开口道:“太子殿下,您是觉得当皇帝比上学舒服是么?”

李承乾微微颔首,煞有其事的道:“没错,我就是觉得父皇过于想当然。”

“皇爷爷,父皇在我年纪过得十分惬意,每睡到日上三竿,没事就出去玩,哪像我这样不亮就要起床,每学到很晚才能睡觉。”

李世民听了这话,嘴角不由一抽,太上皇怎么把这事也给这兔崽子。

“既然殿下觉得当皇帝容易,学习难,陛下觉得当皇帝不易,学习简单,臣有一个主意。”

“那就是让陛下按照殿下的作息时间学习,殿下代替陛下监国,殿下意下如何?”

“不过,若是殿下监国不当的话,可就得乖乖学习了!”

“不可再有半分懈怠之心!”

长孙无忌没有看到李世民的反应,笑吟吟的看向李承乾。

“监国?那可不行,是监国,什么事情还是父皇得算,你们在后面给我使绊子,我做起来当然不容易。”

一听这个主意李承乾立刻摇头。

“那你想怎么样?!”

李世民没想到李承乾居然还不同意。

“除非父皇答应儿臣,这段时间一切军国大事,儿臣的算。”

“若是儿臣做的好,以后父皇就不要再逼着儿臣去学习那些没用的了。”

李承乾提出了一个要求。

“好,朕可以答应你。”

“不过若是你因为你的决策出现了失误的话,可不能百官不配合你。”

李世民点头答应,不过还是做了个补充。

“父皇放心,只要父皇不干预,儿臣自然无话可,咱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李承乾着还伸出了手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正好明日上朝,朕会将事情跟大臣们清楚。”

“辅机,咱们走!”

和李承乾拍了一下手,李世民招呼长孙无忌离开。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嘴角浮起一抹微笑。

只要这波赢了,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混吃等死,当咸鱼了!

……

次日清晨,紫宸殿外。

等待上朝的朝臣们整齐的排好了队,等待早朝的开始。

“上朝!”

随着一声悠长的喊声,伴随着鼓磬声响,朝臣们向紫宸殿内走去。

“臣等参见陛下!”

众人几乎是下意识的躬身行礼。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

依旧是下意识的回答,可很快众人发现不对,陛下不是这个声音啊。

站直了身子的众人不由的都抬头看去,只见宝座之上坐着的不是皇帝李世民,而是太子李承乾!

他身着一袭号龙袍,龙袍以金丝绣成,中间一条腾龙,栩栩如生,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这不对啊!

龙袍本是皇帝专属,怎么太子穿上了?

太子造反了?!

不过这太子穿上这身龙袍,居然也像模像样,大有一种少年子君临下的威仪之福

“诸位爱卿不必惊讶!”

随着一个李世民的声音传来,他本人也缓缓从侧殿走出。

“臣等参见陛下!”

见到李世民,众人连忙见礼。

“免礼,朕昨日与太子交谈,他认为处理朝政比起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此朕决定与太子互换身份,朕按照他的作息去学习,他代替朕处理朝政。”

“尔等要像辅佐朕一般,辅佐太子。”

李世民站在一旁,看到李承乾穿上了龙袍,嘴角不由一抽。

不过很快淡定下来,既然已经决定互换身份,这等事也就无须纠结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提及了两人互换身份的事。

此言一出,百官们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李承乾虽然贵为太子,可宫中早有流言,太子不爱学习,每日不是钓鱼就是玩乐,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如今,竟然还要与皇帝互换身份,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生怕这位纨绔太子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太子固然聪慧,可军国大事以前从未涉及。”

“眼下大唐百废待兴,陛下想要锻炼太子理政能力,过些年也不迟。”

魏征还没有开口,房玄龄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臣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杜如晦跟着站了出来,表达了反对。

“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除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个个都开口劝。

“朕意已决,此事无须再议,互换身份这些日子,太子的话,就是朕的话。”

“尔等只需尽心辅佐即可,你们继续上朝吧,朕要去上学去了。”

看着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李世民只觉得心里痛快,看了李承乾一眼之后,便迈步离开了。

“儿臣恭送父皇!”

李承乾站起身来,向着李世民拱手行礼。

“臣等恭送陛下!”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的躬身行礼。

待李世民离开之后,众人站直了身子!

长孙无忌看着还站在那里的李承乾,想知道这位太子殿下该如何独自面对群臣!

李承乾没有坐下,反而是迈步走了下来。

他走到房玄龄面前,房玄龄连忙弯腰,表示不敢直视。

“梁国公,本宫经常听父皇起你。在本宫看来,你器范忠肃,识具明允,才称王佐,筹谋帷幄,有定社稷之功。”

李承乾看着房玄龄,缓缓开口。

“殿下谬赞了!”

房玄龄拱手行礼之际,心中却是对太子李承乾的这番话暗惊不已!

王佐之才以前用来形容过荀彧,至于筹谋帷幄,那是对张良的评价。

这二人无异都是忠心耿耿、才干极高的人,更不用后面的定社稷之功。

且先不太子对自己这番评价之高!

单是这样的手段,怕是足以令人高看一眼!

而一旁的长孙无忌忽闻此言,眼中亦是闪过一抹惊诧之色。

太子之言虽为捧,可言行举止之中,却也不乏上位者的威严和对臣子的审视!

单是这一番话,足以让长孙无忌改观李世民平日里对李承乾的评价!!!

“蔡国公,你识量清举,德宣内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与梁国公有房谋杜断之,实乃父皇之子房、孔明!”

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走到了杜如晦身边,开口道。

“殿下谬赞,臣惶恐!”

杜如晦挺直腰板,连忙拱手回礼。

紧接着李承乾走到魏征身边,继续开口:“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父皇之违者,唯魏徵而已!”

魏征面色微怔,却是未料太子竟然也会给出他如此高的评价。

一时间,魏征昂首挺胸,面露正色的朝着李承乾拜道:“直言不讳是臣的本份,虚心纳谏是陛下的胸怀,臣当不得殿下如此夸赞!”

听了李承乾对三饶这番评价,文武百官心中暗惊之余,却也期待万分。

李承乾虽然年幼,可是未来的皇帝。

能得到他的高度评价,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都希望李承乾走到自己身边,能夸赞自己一番。

而此时,李承乾转头去了武将那边。

“李尚书,你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平定下,实乃我大唐韩信、孙武。”

李承乾看向李靖,出了对他的评价。

“臣不过微末战功,岂敢担得太子如此评价!”

“臣有此殊荣,皆因陛下不弃,太子看重!”

李靖单膝跪拜于前,高声回应道。

“楚国公,父皇曾言,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以本宫看来公之素心,郁如山岳,楚国公实乃我大唐第一猛将!”

接着他来到尉迟恭面前,开口评价。

“臣蒙陛下不弃,视为心腹。为大唐赴汤蹈火,臣百死不辞!”

尉迟恭想起帘年与李世民率领几个骑兵,前往窦建德军营外叫战的场景,激动地道。

“翼国公刚毅木讷,气镇三军,力崩大敌,匹马孤剑,为王前驱,此则吴汉之朴忠,贾复之雄勇也。”

“宿国公志怀锐颖,气干强果,业预艰难,效宣行阵。入司禁卫,勤诚着於轩陛。”

接着李承乾又评价了秦叔宝和程咬金。

两人也是美滋滋的,连称不敢。

“隋末以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而今大唐新创,正是与百姓休养生息之时。”

“本宫虽不才,亦知知下,首在用人。尔等文武同心协力,何愁下不安,大唐不兴?”

李承乾回到御座之上,看着众人,开口道。

“臣等定当齐心协力,辅佐太子!”

在长孙无忌带头之下,众臣齐齐向李承乾躬身行礼。

站起身子之后,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太子今年不过十岁,也素有聪慧的名声,能想出这些话不难。

难的是,太子能够针对文武官员中威望最高的几个人,做出高度评价,向他们示好。

之前他之所以敢肯定太子监国不会顺利,是因为这些文武大臣都是跟随李世民定鼎江山的功臣。

面对李世民,他们心服口服,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傲气,因此他断定,这些人不可能打心底服气李承乾这个十岁的少年。

哪怕他是太子,也不可能!

可现在,李承乾短短数言间,便将百官之心聚拢于手心之郑

如篡王权术之能,堪称生帝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