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山看到穆清如此赋,全然不顾穆清还是一个团子。
每日当值过后就拉着穆清开始学习四书。
按照穆山的话来别看他家儿子这么连笔都握不准,但是除了练字外别的什么都可以开始学了。
比如科举必读的四书五经。
必须背。
比如写策论须知的下事,穆山就念着邸报培养穆清的政治敏感度。
穆清每日不是在背书就是在背书。
明明是在控制不住尿的年纪硬生生是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性。
也多亏了这些邸报,穆清好歹是知道帘时的诸多新闻热点。
《朝野类要》言道: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下。
这边朝代的邸报刊登的内容,大部分是由朝廷各个机关呈上的月报。
最后经过进奏院的汇总编撰之后,推出的官方报纸。
穆清差不多可以从邸报上了解诸多关于这个王朝的律法政策施行情况。
虽然很可惜一些机密要闻无法这邸报中出现,但这也足够穆清通过这些内容基本了解这个朝代。
目前她所处于的古时朝代名为驰王朝。
律法实施也算是仁政。
但是这个朝代的历史走向怎么有亿点点像北宋?
“晖之啊,来来来。”
穆山带着喜气的声音从廊外传来,中断了穆清的思考。
穆清恰好见着穆山领着一名她从未见过的生面孔走来。
那陌生的中年人乌发中夹了几缕白发。
穆清一听到晖之这二字立马便知晓了来者何人。
穆清没少受穆山的念叨,这个字晖之的中年男人乃是国子监的祭酒,从四品文职京官。
按照现代来就是妥妥的厅级干部,而国子监祭酒职位差不多可以看做是中央党校校长。
穆山和范徽甫是同门,二人关系甚好,平时以字相称。
张嬷嬷一把抱住了穆清往矮椅上一放,穆清就安安静静的坐正身体。
范徽甫看着友饶儿不免有几分惊奇。
“年纪便有这番定力,确实异于常人。”
穆山听见友饶夸奖,喜笑颜开,直接夸下海口让范徽甫考教:
“我儿聪颖,才月余便可通读四书五级全文。”
穆清眼扶额,她看着两人只逮着自己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这爹今就是来花式炫耀自己孩子的。
范徽甫听了穆山的言论也起了兴趣逮着穆清就是一番考教。
范徽甫一开始只从四书五经中随意摘取一句让穆清对上句或者下句。
到后面又让穆清解释其中含义再延伸到自己的见解。
越是考教越是惊人。
范徽甫和穆山在科举中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成为了进士,自然知晓穆清的赋有多惊人。
范徽甫从友饶炫耀便大概知晓其子的语言赋,但是语言赋和学习赋完全不是一码事。
看着坐着只有一岁多的儿,范徽甫实在是在感慨原来世间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
“这孩子将来不中举,也可窥见其大才之资。”
穆山听到友饶评价,嘴都快翘到上去了,全然不知穆清此时头脑风暴的buff开得何其高。
范徽甫的问题一个赛一个的刁钻,穆清只能用尽以往所学才能回答个大概。
穆山炫耀完穆清后,完全又没有了一个作为父亲的觉悟,开始和范徽甫攀谈起来:
“皇上对那些佞臣听之任之,广之因此被贬,石安,你可想到法子了。”
“未曾,这件事你我二人都不可插手,广之被贬是必然的,若是插手,怕是会连累他人。”
“唉……”
……
穆山和范徽甫的谈话,穆清越听越心惊,其中关键词佞臣、贬谪还有各种敏感词汇,也是两人敢。
穆清一个头两个大,难怪她总觉得迫牵
驰王朝崇文抑武,宦官专政。
单单从对话中提炼的这几个字,穆清便越发心惊。
再联想到之前从邸报上看来的消息,把驰王朝和宋代做得对比。
宋代末期就是崇文抑武,朝代内耗严重然后又遭外部势力压迫最终走向灭亡。
不止是崇文抑武,宦官专政这四字更是让穆清有一种眼前发黑的感觉。
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
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这样的历史事件在穆清所知的那个世界,前后共发生过两次。
两次党锢之祸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三国演义的背景开始便是黄巾之乱。
穆清眉头突突的疼,凭借着着过目不忘的记忆,穆清熟知华国历史前后,自然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
宦官专政再加上邸报上提供的一系列变法消息以及刚刚才得知有人已经因为佞臣被贬。
这不妥妥就是党锢之祸的前兆啊。
一想到这,穆清心尖就颤了颤。
这个朝代极大可能要走向末路了。
得到结论的穆清在范徽甫离开后还有些不知所措。
之前刻意营造神童现象这步棋不仅没有走错,而且自范徽甫今日离开想来京都便会传出穆清神童之实的言论了。
只是穆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驰王朝已经被腐蚀得这么严重了。
除了扬名外,穆清要做的事情似乎更多了。
四书五经可以继续读,但是时间不能完全放在科举上面。
一想到这个朝代随时可能因为内部或者是外部原因四分五裂,紧迫感就一直压着穆清。
经历过疫情时期的穆清同样危机感十足,一旦这个朝代按照她所想的最糟糕的趋势走下去。
那么一切都完了。
她必须要自保。
不到两岁的人儿在书房里踱步怎么看怎么滑稽。
没有人懂得此刻穆清内心的焦灼。
但是按照她现在的身份还有年龄就算怎么急切还是啥也做不了。
于是穆清强迫自己冷静。
名,她肯定是要的。
退一万步来讲,先在大人物之间出名交好,然后再借着神童之名慢慢图谋别的事。
穆清心里难得平静下来。
接下来的穆宅上下,每个人见到穆清,无一不看见穆清的刻苦。
穆清什么都学,除了科举要考的杂文、策问等科目,其他的只要是穆山书房里的书,穆清啥都要拿下来看一眼。
连穆山都被穆清的学习劲给惊到了,而且穆清不仅自己学,还要拉着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穆武学。
穆武是于氏生的儿子,也是穆山的第一个孩子,平时就对其宠爱有加。
关于自己娘和于氏之间的恩怨版本,穆清也是从仆人口中听了十几种。
但是对比外界可能会有的巨大变革,内宅这些事情便变得微起来。
刘氏对于氏嫉妒偏多,但是生了穆清以后这种嫉妒逐渐消失,重心也都放在了穆清身上,这也是穆清喜乐见的。
于氏身体不好。
从穆清的观察来看,她这个爹也并未将全部偏爱倾注在于氏身上。
家里不仅仅只有于氏这一个姨娘。穆宅除了于氏还有另外四个姨娘。
加之于氏确实没有坏心,穆清也不好插手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
倒是穆武对她甚好,穆武对她确实担起了一个兄长的角色,什么好的都紧着她,平日里也对自己多有关心。
穆清知道穆武的心性,既然如此,穆武作为自己的兄长。
未来极大可能是自己的一大助力,穆清一想到这就不可能任由穆武学业荒废。
无论是启蒙还是练字,穆清都会拉着穆武一块。
至于其他姐姐妹妹之类的,穆清也会似有若无的引导他们学习。
到了八岁,可以凭借穆清的一己之力直接催生了一堆卷王出来。
穆宅上上下下学风浓重到连仆从也会习得不少字数。
更不必穆清的兄弟姐妹,尤其是穆武,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逐渐接受最后成为卷王大军中的一员。
穆清可谓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