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王终究是没能经受住诱惑,打赢了李斯魏国会保持中立。

田到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当场吐血,被几个随从抬了下去。

李斯见目的达成,也跟着告退。

姚贾在所有人走后,对魏王拱手:“大王,赵人不过是在画大饼,他们的话是不能信的,跟齐国,楚国联合共同抗击赵国才是最明智的。”

魏王增根本听不见姚贾的劝,他从王座上站起,转身往后宫而去,临走前留下一句话。

“寡人想做什么事情,还用不着丞相来教。”

姚贾闻言,心中十分绝望。

这一刻他已经知道,魏国,不,是六国都要完了。

另一边,高唐。

李牧率二十万大军急行一日,赶到高唐城下。

由于色已晚,赵军选择在距离高唐五里处扎营。

此时高唐城郑

齐太子正站在城头上眺望城下的赵军营寨,只见赵军营寨连绵不绝,好似看不到尽头。

太子升倒吸一口凉气,扭头看向高唐大夫:“大夫,城中现在有多少兵马?”

高唐大夫拱手道:“臣遵照太子殿下命令,一直在收拢聊城溃兵,加上城中丁壮,高唐已有六万守军。”

“六万守军吗?”太子升喃喃念道:“这人数倒是不少。”

门客郝童喜道:“太子,我军有六万大军,高唐可以守住了。”

太子升抬起头苦笑道:“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郝童一脸不解。

通常攻城时,攻守双方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比5。

也就是齐军这六万大军可以当做三十万人,而城下的赵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

郝童不明白,太子升为何会如此没有信心?

跟随太子升逃到高唐的腾炳开口道:“先生,打仗并不是单纯的计算双方的兵力。士气、兵员素质、后勤补给,这些都要记录在内。

我军虽然有六万大军,可这六万大军当中的一半都是从前方逃回来的败兵,这些人士气低落,完全就是惊弓之鸟,根本不堪一战。

剩下的一半人,全部都是临时征集的丁壮。”

郝童紧跟着道:“丁壮也是齐人,打起仗必定会为我齐国卖力。”

腾炳摇了摇头:“未必,先生有所不知,我国遭遇灾情的时候,赵国曾经借粮食给我们,齐国百姓普遍都对赵国怀有感激之情,尤其是高唐。

前年赵国伐齐,曾经攻破过高唐,可是赵军入城后与民秋毫无犯,齐人皆对赵军怀有好福

如此一来,若是明日赵军攻城,百姓必定不会跟随官府拼死抵抗。”

“啊,那这高唐还能守得住吗??”郝童听完腾炳这一番话,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

“难!”腾炳想了半,只能憋出这么一句话。

一时之间,失败的阴霾笼罩在每一个饶心头。

“各位不必如此!”齐太子给众人打气:“我军占据坚城,赵军虽猛,旦夕之间是无法破城的。”

“高唐大夫!”齐太子询问高唐大夫:“这城中还有多少粮草?”

高唐大夫道:“城中粮粟可支应一年。”

齐太子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多?”

高唐大夫解释道:“高唐是五都之一,早在战前,臣就让人屯粮,如今这些粮食正好能用上。”

太子升闻言大喜,对左右道:“各位都听到了?”

众人听了这话以后,都觉得安心了不少。

城里的粮食还能吃一年,那么不用担心赵军围城。

等众人从城墙下来以后。

齐太子带着几个门客先行一步,高唐大夫等人则走在后面。

阿城大夫从后面追上来:“陈大夫!”

高唐大夫回过身:“祝大夫!”

阿城大夫把高唐大夫拉到一边,见没人注意他们,才压低声音问道:“城里的粮食真的够吃一年?”

高唐大夫脸色微变,又很快恢复正常:“祝大夫问这个做什么?”

阿城大夫轻声道:“阿城也是齐国五都,这两年齐国频繁遭遇灾祸,就是阿城都没存下多少粮食,高唐有那么多粮食能支用一年?老兄可不要唬我。”

高唐大夫见谎言被戳破,只好对阿城大夫道出实情:“祝大夫,我实话告诉你,高唐城里的粮食最多只够用一个月。”

阿城大夫大惊失色:“那你刚才?”

高唐大夫摇头:“那是我和太子为了鼓舞士气,故作谎言。”

阿城大夫定了定神:“城中的情况到底如何?请老兄我对我句实话!”

“百姓心向赵军,根本不愿跟随官府作战,那三万丁壮,全都是强行征召入伍。”

阿城大夫沉默了。

高唐大夫继续道:“赵国那边为了伐齐,准备了一年时间,民众上下一心,军队士气高涨。而我齐国,军无斗志,民无战心,朝中的忠良如钟吾君,都被大王罢免,国人怨声载道,你这仗若是打起来……”

阿城大夫把话接了下去:“我军必败无疑,五国伐齐的惨剧又要上演。”

高唐大夫摇了摇头:“不,你错了。五国伐齐的惨剧不会上演了。”

“为什么?”阿城大夫怔怔的问。

高唐大夫苦笑道:“因为齐国已经没有安平君那种英雄了,而我们的对手要比昔日的燕国强大十倍,你我们有什么胜算?”

阿城大夫思虑片刻以后道:“我听大王已经派冉魏国楚国求援了,若是他们肯来救,齐国不定还有救。”

高唐大夫听了这话以后哈哈大笑,只是这笑声有几分凄凉。

“祝大夫!”高唐大夫用悲凉的语气道:“魏国,楚国,他们是不足为靠的。这两个国家不会为了齐国去跟赵国打仗,你看着吧,我们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个家伙不但不会来帮忙,不定还会捅我们一刀。”

阿城大夫有点不相信:“这…不至于吧?”

齐国完了下一个就要轮到魏国或者楚国,魏王和齐王不至于这么蠢吧?

高唐大夫拍了拍阿城大夫的肩膀:“你就等着看吧,你我,还有齐国,都快完了。”

次日,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

冷风如刀,冻的城头上齐军士卒手都伸不出去,只骂鬼气。

高唐城下,赵军已经用过早饭,摆开阵势,准备攻城。

“所有人做好准备!”腾炳一声令下,城头上的齐军只好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被迫拿起冰凉的武器准备迎担

仗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有人嘀咕:“赵军那么勇猛,我们打得赢吗?”

“谁知道呢?真打不赢,就扔了武器投降,反正武安君(指田秀)是不会为难我们的。”

两人话的声音被腾炳听到。

腾炳一脚踹倒两人,骂道:“什么呢?再敢动摇军心,杀无赦。”

两个士卒低头哈腰的连连道歉,赶忙回到战斗位置。

腾炳走了以后,这两个士兵又开始了。

“凶什么凶,我上次打仗被俘,赵军对我们都是客客气气的,哪像咱们齐国这些将军,一个一个耀武扬威的,只会对自己人狠。”

旁边的兵推了这人一下:“嘘,你们不要命了?”

两个人顿时不敢再了。

城墙下面,李牧让蒙恬骑着马来到城下弓弩射程外的地方。

蒙恬用齐语喊道:“齐国的父老乡亲们,赵国这次来只是为了找齐王问罪,并不干你们的事,你们犯不上为齐王父子卖命!”

城头上的齐军听了蒙恬的喊话,顿时议论纷纷。腾炳心急如焚,大声呵斥道:“别听他胡,坚守待命!”可士卒们的军心已开始动摇。

这时,一个大胆的士兵站出来喊道:“我们凭什么为那昏庸的齐王送死!”此话一出,响应者众多。腾炳气得满脸通红,拔剑欲斩那士兵,却被众人拦住。

与此同时,高唐大夫和阿城大夫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绝望。高唐大夫长叹一声:“大势已去啊。”阿城大夫也默默点头。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被打开,一群百姓冲了出来,他们高呼着欢迎赵军入城。齐军见此情形,纷纷放下武器,不再抵抗。

李牧见状,大手一挥,赵军如潮水般涌入高唐城。

齐太子听这个消息以后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高唐六万大军,居然连一都没守下来就丢了?

当年乐毅伐齐,都没这么快的速度打下高唐。

郝童见齐太子发愣,赶忙对他:“太子,快走,否则我等皆论为俘虏矣!”

齐太子回过神,急忙跟着郝童离开。

赵军还在入城,高唐大夫和阿城大夫把脖子缩回。

高唐大夫道:“走吧,赵军马上就要冲上来了。”

阿城大夫拦住他:“老兄,咱们还走什么?干脆降了赵国得了。”

高唐大夫听了这话以后略感震惊:“你要投降?”

阿城大夫无奈的道:“高唐连半都没守下来就丢了,其他地方又能守多久?就像老兄昨的,齐国这次算完了,咱们又何苦给大王陪葬?田秀是安平君的儿子,他的仁义之名,下人都知道,降了他不丢人。”

高唐大夫摇头:“我生是齐国人,死是齐国鬼,人各有志,先生要投降就请便,我得去追随太子了。”

阿城大夫见他去意已决,也只好与他告别。

两人分手没一会,赵军就冲上了城头。

阿城大夫大步上千:“某乃阿城大夫,愿降赵国。”

是役,赵军不战而克高唐,齐太子与腾炳、高唐大夫携百余人逃亡。

高唐城郑

李牧与众将领来到大夫府议事。

众人坐定了以后。

李牧道:“高唐以下,各位将军以为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

钱紧抱拳:“大将军,我们应该赶紧渡过济水,然后再攻祝柯,一雪前耻。”

李牧闻言,摇头:“祝柯那个地方易守难攻不,就算我们能攻下,战略意义也不大。

我们上次是为了教训齐国,进攻祝柯可以震慑齐国,但这次不同,我们是要灭亡齐国。

所以,我们这一次得复刻乐毅伐齐时的路子,先取历下,再取平陵、於陵、昌国、稷下然后从秦周直捣临淄。”(此处有图)

众人一听,都开始交头接耳。

沈鸽站出来拱手拜道:“大将军,如果我们要攻击历下,就得强渡济水,如此一来,我们势必要和齐国来一场主力会战。齐国不可能看着我们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渡过济水。”

齐国面对赵国,几乎是无险可守,唯一能用来抵御赵国的堑,就只有济水。

历史上齐国也是依靠济水,打退了赵国的数次进攻。

李牧听了这话以后,:“齐国已经败了一场,折损了不少军队,齐王穷兵黩武,最多还能征集三十万人,如果我们能通过一场大的主力会战,再歼灭一次齐军主力,那么接下来,几乎就是一路顺风,齐国境内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了。”

钱紧道:“可这么大的战役,我们是不是要上奏朝廷,让丞相他们知道?”

“这是当然,我马上给丞相上书。”

三日以后,田秀回复李牧,同意他的计划。

李牧大喜,对众人道:“丞相可真是英明,这下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打一场了。”

钱紧道:“那我们马上进攻,迟则生变。”

李牧摇头:“不,我们还不能进攻,要再等等。”

众人都不解,李牧只:“各位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

赵军在高唐一连休整十,都没有要进攻的意思,众将都有点等不及了,李牧却依旧稳如泰山。

邯郸。

李斯带着前线送来的消息找到田秀:“丞相,您你已经同意了大将军进攻历下的方略,可大将军一连十按兵不动,他究竟想干什么?”

田秀听这个消息以后,抬头看向李斯,道:“先生,杨端和将军到什么位置了?”

李斯不明白田秀这么问起杨端和的消息,但还是如实道:“杨将军已过漳水,不日将到聊城。”

田秀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先生刚才什么?”

李斯一怔,把刚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田秀道:“先生,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做,大将军按兵不动,肯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这些人就不要干涉。”

李斯还想什么,田秀冲他招手:“来来,你我对弈一局。”

高唐。

李牧接到消息,杨端和将在三日以后赶来。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很高兴。

杨端和这三十万人来到,赵军就有五十万之众!

钱紧喜道:“大将军,原来您苦等了这么多,就是为寥援军。”

沈鸽却没那么兴奋:“大将军,只是援军虽然来了,可这么多过去,齐军不知道已经在济水南部集结了多少人,他们的防线恐怕都已经修成了。”

李牧呵呵一笑,道:“让齐军的增援来到,这本身也是我计划的一部分!”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