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相信所有伦理美德都是来自於达成过度与贫乏之间的平衡点。
不过,这并不表示亚里斯多德相信道德相对主义。他将几种情绪(如恨、羡幕、忌妒等)以及几种行为(如通奸、偷窃、谋杀等)归类为错误的一边,无论这些情绪及行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亦然。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斯多德通常专注於在各种领域中找出介於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点;例如正义、勇气、财富等等。举例而言,勇气是两种感觉(恐惧和自信)之间的平衡点,并以此平衡点为基础采取的行动(勇气的行动)。
太多恐惧、太少自信会导致懦弱,而太少恐惧、太多自信则会导致草率、愚蠢的抉择。亚里斯多德找出事物的平衡点是找出幸福的关键,而幸福本身则是最终的至善形式。介於两者之间的那个平衡点也常被称为中庸之道。
亚里斯多德也写下他对於正义的概念。他将正义定义为两个部分:一般的正义和特别的正义。
一般的正义是亚里斯多德所提出的正义形式,只有在一个完美的社会里才可能存在。
特别的正义则是对於特定的犯罪或非正义行为施加惩罚。
也是在这里亚里斯多德主张人需要受过训练的判断能力,以判断特定事件正义与否。亚里斯多德发展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出好的人类,而练习奉行中庸之道则可以让一个人活的更健康、快乐。
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学根基於早期的希腊伦理学。尤其是来自於他的老师柏拉图和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本身并没有留下任何着作,柏拉图留下的着作主要是为广大群众撰写的。亚里斯多德则留下较多学术性的作品。
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斯多德对於自己提出的整体理论较常抱持保留态度,并且在伦理学上较不会坚持其理论的正确性。不过这些哲学家的整体思想,还是相当接近的。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专注於研究伦理学的希腊哲学家,这种努力或许是为了解决诡辩的出现,当时强调修辞学、道德相对主义、以及违逆雅典传统诸神的诡辩技巧盛行一时(他们也用诡辩技巧违逆其他许多传统)。
诡辩者可以对当前的社会提出大量的问题,但却没有提供解答。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全都有着立场分明的伦理学系统,人们可以选择追求美德以获得幸福和繁荣。
他们都认为美德的行为是可以透过教导和练习的。他们也都认为伦理学是建基於理性上,而且奉行美德也有其理性的原因。
这与诡辩者所强调的道德相对主义形成强烈对比,他们认为许多不同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里也有不同的标准。事实上,同样的论点在现代的伦理学界依然是存在争议的话题。
除了这些基本的相同点外,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三人之间的伦理学差异并不大。
主要的差异在於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懂得美德的行为为何便已足够让一般人过着美德的生活,没有懂得美德的人或做出邪恶的事情。
亚里斯多德则认为(以及后世大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这点)许多人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是坏事,但由於意志的脆弱而仍从事之。
柏拉图只列出几样标准的美德: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亚里斯多德所列出的则远远不只这些。
除了致力於个饶伦理学着作之外,亚里斯多德还在标题为《政治学》的着作中致力於城邦。
亚里斯多德的城邦概念是非常有组织的,他被认为是以这种方式构想城邦的第一人。亚里斯多德认为城邦应是自然共同体。
此外,他认为城邦应当先於家族,而家族又先於个人,就是在生成次序中最后。而在存在次序中最先。他还着名於他的论述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
亚里斯多德把政治构想为更像生物而非机器的存在,是离开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个部分的搜集。
某些人批评亚里斯多德的政治理论,因为某些思想家比如juanginesdesepulveda用他的然奴隶的想法来证明欧洲人对印地安饶统治是正当的。
应当注意到现代理解的政治共同体是国家。但是,国家不适合於亚里斯多德,他提及的政治共同体是城邦。亚里斯多德把城邦理解为在政治上合伙。而不在社会契约之下,也不是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所理解的政治共同体。
随后。建立城邦不是为了避免不公平或为了经济稳定,而是为了过良好的生活:政治上合伙必须被尊重,它是为了高尚行为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生活在一起而存在的。
这可以区别於社会契约理论,它声称个人由於畏惧暴死或厌恶麻烦而放弃自然状态。
这也使亚里斯多德成为将伦理学与政治学区分开来的第一人,是古代政治学的开创者。
亚里斯多德留下的着作成为最完整而又最具影响力的哲学系统之一,或许高过史上任何的一个思想家。
他单独创立了逻辑学、生物学、以及心理学,他也在两千年前的《政治学》一书中预言了工业革命的来临:如果每个机器都能制造其各自的零件,服从人类的指令和计画如果梭子会自己来回飞动、如果弦拨会自己弹奏竖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头将不再需要领导工人,奴隶主也不再需要指挥奴隶了。
经院哲学的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将亚里斯多德称为哲学家,这些思想家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思想混合,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中世纪。
不过,在混合的过程中他们也不得不抛弃了一些亚里斯多德的科学和美术原则,以免基督教思想与现代科学法则和观察法则产生冲突。
中世纪的英国诗人乔叟便曾描写道他的学生:在他的床上有着,二十本黑色或红色封面的书,藏着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哲学。
义大利诗全丁则将亚里斯多德布置在第一层地狱里:我看见了熟习各种技艺的人们,在哲学家的圈子里,带着我的钦佩和崇敬,我看见了柏拉图,也看见了苏格拉底,他就站在离柏拉图旁边最近的位置。
后来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表示他的哲学思想几乎完全来自於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和道德原则也被一些现代哲学家如艾茵、兰德所吸收和发扬。
虽然亚里斯多德写下许多经典的论文和对话录(西塞罗曾称赞亚里斯多德的作品是一系列的黄金),大多数他的着作在今都已经遗失,而少数保留下来的着作的真实性也经常受到质疑。亚里斯多德的作品在历史上曾遭遗失而又重新寻获数次。
在罗马时期结束后,亚里斯多德的作品又在西方世界遭受第二次大量遗失。不过这次有许多东方的穆斯林学者和哲学家将他的作品保留了下来,之中许多人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
亚里斯多德的作品成为了伊斯兰哲学中法尔萨法运动的重要基础,也影响了阿维森纳、亚维侯等饶思想。
当法尔萨法运动的影响力传至西方世界时,克雷莫纳的翻译家杰拉德开始翻译亚里斯多德的作品。
来自穆尔贝磕威廉也将一些作品翻译为拉丁文。当托马斯、阿奎纳撰写他的神学思想时,他开始阅读穆尔贝磕翻译,接着对於亚里斯多德思想的兴趣和研究开始在西方世界复苏,亚里斯多德学派於是得以在欧洲重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