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唐人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唐人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 > 第452章 直7一出,战场死寂!指挥官当场吓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2章 直7一出,战场死寂!指挥官当场吓尿!

几乎是在同一秒。

在山谷的另一侧,陈雄上尉也经历了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甚至比巴颂的恐惧要强烈十倍!

兔子!他们真的来了!

高层那些反复强调的警告在他耳边疯狂敲响:

“无论如何,避免在边境地区与兔子巡逻队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不得以任何武器指向兔子单位!”

对于陈雄来,这架直-7的出现比鹰酱的b-52轰炸机飞到头顶还要可怕一万倍!

鹰酱至少还讲点规矩。

兔子呢?兔子在你家门口把你揍一顿,揍完了全世界连个屁都不敢放!

前不久的惨痛教训,那鲜血的记忆还未从他们军队的骨髓里褪去!

啊,那可是能进行战场情报收集的新式武直!

我们的阵地部署,我们的火力配置,我们坦磕型号数量,是不是都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了?

这哪里是什么观察?这分明就是毫不掩饰的战前侦察!

陈雄双腿一软,差点没站稳。

他感到一阵旋地转,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

不能打!一枪都不能再开了!

谁知道这是不是对方设计好的一个圈套!就等着你手底下的士兵枪管一歪,一发子弹打过去,然后他们的万吨大炮和钢铁洪流就能名正言顺地碾过来!

“停下!停下!”

陈雄的声音甚至比巴颂还要凄厉,他一把抢过通讯兵的步话机,嗓子都已经喊得破了音。

“所有单位!炮兵!坦克!步兵!全部停止射击!违令者,就地枪决!”

这道突兀的命令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战场。

原本喧嚣狂暴的山谷,在一阵短促的疑惑之后,不可思议地陷入了一片死寂。

正在疯狂对射的枪口哑火了。

即将装填进炮膛的炮弹被抽了出来。

坦磕引擎还在发出沉闷的低吼,但炮塔和机枪都停止了转动。

只有风声,和空中那架墨绿色直升机沉稳的旋翼声,在寂静的战场上空回响。

……

“呃……”

座舱里,武器官林涛看着屏幕上瞬间由白热转为灰白的热源反应区,有些愣神地发出了疑问:

“队长,他们……好像不打了。”

飞行员顾峰也一脸困惑:“什么情况?中场休息吗?”

他们两人困惑的注视之下,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加让他们看不懂了。

静默对峙了大约三十秒后,山坡两边的暹国军和猴子军,几乎同时开始动了起来。

m41坦磕引擎发出轰鸣,但炮口却是朝后的,开始心翼翼地倒车后退。

猴子的t-54和btR装甲车也开始调转车头,缓缓驶离他们刚刚用鲜血占领的阵地。

双方的步兵相互戒备着,交替掩护,一点一点地脱离了接触区域。

没有混乱,没有溃败,只有整齐划一,甚至带点仓惶迫切的撤离。

不到十分钟。

原本还在激烈厮杀,不死不休的两支军队,就这么一滴不剩地从战场上撤得干干净净。

山谷里只剩下十几具仍在冒着黑烟的车辆残骸,和满地的弹壳狼藉。

宛如一场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的荒诞闹剧。

直-7武装直升机的座舱内,一片沉默。

顾峰和林涛面面相觑,看到了对方眼神里同样的迷茫。

半晌,林涛才清了清嗓子,拿起送话器,极其不确定的语气向后方基地汇报:

“鹰巢,这里是蜂鸟一号。”

“双方在发现我机后,原因不明,主动脱离接触……”

“摩擦……结束了。”

……

直-7武装直升机侦察队遇到的离奇一幕,迅速以加密电报的形式,连同一份由他们整理的情报分析,一同送回了国内。

电报抵达最高指挥层时,已经是深夜。

石总长披着一件军大衣,把那份不长的电报翻来覆去看了三遍。

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透着他戎马生涯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奇异。

“叫停了边境冲突……”他放下电报:“不是通过外交警告,也不是通过武力展示,仅仅是出现……摩擦就停止了。”

另一间办公室内,主管对外贸易和交流的一位负责人,正在审批一份来自中东某石油富国的请求文件。

请求的内容很简单:希望兔子能派一支由余宏研发的赤龙无人机勘探队,帮助他们国家寻找新的油气田。

但这请求的措辞却极尽谦卑,里面用了整整三段来阐述他们对兔子科技的崇拜,以及他们对技术人员人身安全的最高级别保证,甚至提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派遣一个整编的装甲营,全程负责勘探队驻地的外围警戒。

这已经超出了商业合作的范畴,更像是对待上国使者的礼遇。

而这样的事情,确实已经不是个例了。

随着歼-20划过长空,它的影响力远超军事层面,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世界各国与兔子交往的每一处细节。

……

东非,卡比。

以首都为中心的官兵,由鹰酱及其西欧盟友在背后支持,清一色的北约装备,士兵头戴m51钢盔,手里拿着FN FAL自动步枪。

盘踞在北部矿区的游击队,则有毛熊的影子,士兵们穿着仿苏式迷彩, AK-47是他们的标配,交通工具是乌拉尔卡车和嘎斯69吉普。

一条模糊不清的停火线,每都在向前或向后挪动几十公里,留下数不清的弹壳与尸体。

一辆刷着华夏地质勘探八个汉字的吉普车,行驶在连接南北两片控制区的红土路上。

颠簸的车厢里,四十五岁的地质工程师刘建社,正用铅笔在一张地质图上圈点标注。

他的袖口磨得发亮,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上,还沾着昨溅上的泥点。

开车的本地司机约瑟夫,皮肤黝黑,双手死死地抓住方向盘,眼睛不安地扫视着道路两旁的灌木丛。

约瑟夫的嗓子很干:“刘……刘工,我们真的要穿过前面的三岔口无人区吗?昨那里又发生了交火,官兵的一个排被全歼了。”

刘建社抬起头,从地图上挪开视线,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绕路要多走三,油不够。”

“2号钻井平台的设备急等着一份地质报告,那底下关系到一个镍矿床的储量估算,勘探队四十多号兄弟都停工等着呢。”

对他而言,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约瑟夫不敢再话了。

他只是握紧了脖子上挂着的一个木制十字架,嘴里念念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