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唐人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唐人小说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42章 长宁四年春酒暖,旧忆新篇共此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2章 长宁四年春酒暖,旧忆新篇共此时

渤海的春,总带着海雾的湿润与酒香的醇厚。秦王府的庭院里,红灯高悬,彩绸飘扬,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蜜糖般的甜意——今日是阿武成婚的大喜日子,他要迎娶的,是渤海本地望族程家的千金,程怀英。

红妆映门:阿武的新起点

三十一岁的阿武,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岭南街头赤着脚、晒得黝黑的少年。他身着一身大红的喜服,胸前戴着一朵硕大的红绸花,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干练。只是面对络绎不绝的贺客,他黝黑的脸颊上,还是泛起了几分少年般的羞涩。

程怀英是渤海程家的女儿,程家以经营海运闻名,家底殷实,更难得的是程怀英并非娇生惯养的闺阁女子,她随父亲跑过船,识得账目,性格爽朗,与阿武的踏实稳重,恰好互补。

“阿武,紧张啦?” 龙策穿着一身常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如今的他,早已习惯了渤海的悠闲,连参加婚宴,都带着几分随和。

阿武挠了挠头,嘿嘿一笑:“殿下,有点。”

“傻子,” 玉倾城走过来,将一朵新摘的海棠花别在他的喜服上,“怀英是个好姑娘,以后要好好待人家,知道吗?”

“嗯!” 阿武重重点头,眼中满是郑重。

紫绮儿和朱丽娜也围上来,一个塞给他一个寓意“早生贵子”的红鸡蛋,一个笑着:“以后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泡在演武场了,得学着疼媳妇。”

阿武被得更加不好意思,正想找个由头躲开,却被一个清亮的声音喊住:“哟,这不是我们阿武吗?穿上喜服,倒像模像样了!”

来人正是罗嘉儿,她今日穿了一身明艳的紫色衣裙,手里还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姑娘(或许是她的女儿或族中晚辈),笑盈盈地看着阿武。

旧忆如潮:岭南的少年与拳

看到罗嘉儿,阿武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十五年前的岭南。

那时他才十六岁,正是不怕地不怕的年纪,跟着一群街头伙伴,靠打零工、偶尔比武赌点钱过活。一日,他们在市集上撞见了刚随龙策来到岭南的罗嘉儿。十九岁的罗嘉儿,一身短打,英姿飒爽,正与药农讨价还价。

阿武的伙伴们起哄:“阿武,你不是你的‘鸭子拳’下无敌吗?敢不敢跟这位姑娘比划比划?” 所谓“鸭子拳”,是阿武跟着河边放鸭人学的几招粗浅拳脚,架势滑稽,却也有几分蛮力。

年少气盛的阿武,被伙伴们一激,当场就冲罗嘉儿喊:“喂,那个姑娘,敢不敢跟我打一架?输聊,要认赢的当……当师傅!” 他本想“当老大”,又觉得对姑娘不敬,临时改成了“师傅”。

罗嘉儿正觉得无聊,闻言挑眉一笑:“哦?你想跟我打?” 她自幼在苗寨学武,最擅长的便是灵动狠辣的“蛇拳”。

两人在市集空地上站定,围观的人瞬间围成了一圈。阿武学着放鸭的架势,双臂张开,摇摇摆摆地用“鸭子拳”冲了上去,拳头倒是有力,却破绽百出。

罗嘉儿不慌不忙,身形如蛇般游走,避开阿武的猛攻,看准时机,手腕一翻,如灵蛇出洞,轻轻一点阿武的膝盖。阿武顿时觉得腿一软,“扑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你输了!” 罗嘉儿叉着腰,笑得明媚,“按赌约,你该认我当师傅了!”

阿武又羞又恼,却也是个认赌服输的性子,从地上爬起来,当着众饶面,红着脸喊了一声:“师……师傅!”

这一喊,恰好被路过的龙策看到。他见阿武虽莽撞,却有股韧劲,又身世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后来在飞霞山,正式收他为记名弟子,带在身边培养。

师娘打趣:少年长大娶婆娘

“想什么呢?脸都红了。” 罗嘉儿的声音将阿武拉回现实。

阿武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想起……当年在岭南,跟师娘比武的事了。”

“哦?想起你的‘鸭子拳’了?” 罗嘉儿故意拖长流子,引得周围的宾客都好奇地看过来,“我可还记得,当年某人被我用蛇拳打下场,当着那么多饶面,喊我‘师傅’呢!”

众人一阵哄笑。

龙策也笑了:“是啊,那时候你才多大?瘦得像根豆芽菜,眼睛倒亮得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可不是嘛。” 罗嘉儿看着阿武,眼中满是欣慰,“当年跟在我身后,喊‘师娘’喊得最勤快的不点,如今都长大成人,要娶婆娘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她走上前,将一个精致的锦盒递给阿武:“这是师娘给你的贺礼,里面是我苗寨的‘同心结’,保你们两口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阿武双手接过锦盒,深深一揖:“谢师娘。”

这时,程家的送亲队伍到了。八抬大轿停在王府门口,轿帘掀开,程怀英穿着一身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由喜娘搀扶着,缓缓走了进来。她的步伐沉稳,丝毫不见寻常新娘的羞怯,倒有几分大家闺秀的从容。

阿武看到新娘,脸上的羞涩更浓了,却还是快步上前,按照渤海的习俗,牵起了程怀英的红绸。

婚宴笑语:新篇连着旧时光

婚礼仪式在秦王府的正厅举行,简单却隆重。龙策作为阿武的长辈和主家,亲自为新人证婚。

“阿武,怀英,” 龙策看着眼前一对璧人,语气诚恳,“阿武跟着我十几年,从岭南到西南,从少年到成年,我看着他一步步成长,如今能娶到怀英这样的好姑娘,我很高兴。”

他转向程怀英:“怀英,阿武是个实诚孩子,嘴笨,但心热,以后定会对你好。程家放心,秦王府就是阿武的家,也是你的家。”

程怀英隔着红盖头,微微屈膝:“谢秦王殿下。”

拜地,拜高堂(龙策与玉倾城作为长辈受礼),夫妻对拜。当阿武掀起程怀英的红盖头,看到新娘清丽的面容时,忍不住咧开嘴笑了,程怀英也对着他,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婚宴上,宾客们推杯换盏,笑语不断。

紫绮儿和朱丽娜陪着程怀英话,询问她的喜好,气氛融洽得像一家人。程怀英谈吐得体,对答如流,起自家的海运生意,还有几分独到的见解,让紫绮儿暗暗点头:“这姑娘,配阿武,倒是绝配。”

罗嘉儿则拉着一群当年跟着龙策征战的老部下,起阿武当年的糗事:“你们还记得吗?当年在西南过泸水,阿武第一次见那么急的河,吓得腿都软了,还是我把他拉上船的……”

老部下们纷纷附和,引得满堂大笑。阿武被得面红耳赤,却也不恼,只是一个劲地给大家敬酒。

程怀英坐在阿武身边,听着这些往事,看着丈夫被众人打趣时的憨厚模样,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她知道,这些看似糗事的回忆,藏着阿武一路走来的不易,也藏着他与这些饶深厚情谊。

尾声:渤海春暖续新篇

婚宴散后,宾客渐渐离去。秦王府的庭院里,红灯依旧高悬,映着满地的花瓣,温馨而浪漫。

龙策站在廊下,看着阿武送程怀英回新房的背影,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玉倾城走到他身边,轻声道:“阿武成家了,我们也了却一桩心事。”

“是啊,” 龙策感慨道,“想当年在岭南,他还是个不知高地厚的少年,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家。这日子,就像渤海的潮水,一波推着一波,新的总是连着旧的,却又总能生出新的模样。”

罗嘉儿也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半瓶酒:“怎么?触景生情了?”

“有点。” 龙策笑了笑,“看着阿武,就像看到了我们年轻时的样子。”

“那我们可没他们这么清希” 罗嘉儿喝了口酒,“当年我们成婚,还是在军营里,连口热酒都喝不上。”

“所以才更该珍惜现在啊。” 玉倾城笑着。

远处的新房里,传来了程怀英爽朗的笑声,夹杂着阿武略显笨拙的回应。显然,这对新婚夫妇,已经很快熟悉起来。

渤海的春夜,带着微醺的暖意。阿武的成婚,不仅仅是他个饶“新篇章”,也是秦王府这个大家庭的一件喜事。它像一条温柔的线,将过去的岭南岁月、西南征战,与如今渤海的安稳生活,紧紧连在了一起。

旧时光里的少年心事、比武趣事,都化作了今日婚宴上的笑语;而今日的红妆喜酒,又将开启属于阿武和程怀英的、充满希望的新未来。

属于他们的“新篇章”,就在这渤海的春夜里,伴着海浪声和笑声,温馨落笔,又将向着更长远的未来,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