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给了赵复初。电话那头传来组织部的声音,要求他尽快赶到组织部去。这个电话就像一道光照进了赵复初黑暗的世界里,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期待。这或许是摘帽的信号,是他多年冤屈即将昭雪的预兆。赵复初匆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前往组织部的路途。当他来到组织部,一位负责摘帽事务的向副部长已经在等候他了。向副部长看起来是一位稳重而又和善的领导,但是赵复初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从对方严肃的表情中感觉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向副部长示意赵复初坐下,然后缓缓地开口了:“赵复初同志,鉴于你过去是干部,按照正常的情况,组织上应该是要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让你重新回到干部队伍当中去的。”听到这里,赵复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向副部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些许无奈的神情:“但是,组织上也考虑到了一些实际情况。你离开干部队伍已经二十多年了,干部队伍的政策、工作内容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你现在可能并不熟悉这些新的政策和情况了。”
赵复初听了这话,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还是默默地点零头,他理解组织的考虑。向副部长接着道:“而你已经在工人队伍里干了近二十年,你也熟悉工人队伍的工作模式和环境。而且你年龄也不了,再过几年就要面临退休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干部退休,子女无法顶班。工人退休,子女可以顶班,接替你的工作岗位。”向副部长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赵复初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道:“考虑到这些情况,组织上给你两个选择。一是纠正过去的错误,恢复你的干部身份,但是你要重新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适应新的环境;二是你继续留在养路队,也就是以工饶身份等待退休,然后让你的子女顶班,同时组织也会纠正过去对你的错误结论,工龄连续计算。”向副部长看着赵复初,语重心长地:“你好好考虑一下,这毕竟关系到你今后的生活以及家庭的未来,考虑几之后给我们一个答复,然后组织上就会出文件,给你摘帽,落实政策。”
赵复初怀着犹如乱麻般复杂的情绪,缓缓地离开了组织部。他的心境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久久难以平复,这个决定对他而言,宛如千斤重担压在心头,实在是难以抉择。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回养路队的路上,脑海中如同一团乱麻,不断地权衡着利弊。他想到了自己的子女,大儿少丰,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学校毕业就有了工作;而二儿少国,却如同迷失在茫茫学海中的船只,读书成绩一直不理想,当兵在部队考军校,也未能如愿以偿。复员退伍之后,他很可能会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面临没有工作的困境。他又想到了自己如今所熟悉的养路队生活。虽然养路队的工作犹如泰山般繁重,每都要在公路上进行如牛负重的体力劳动,但是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这么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产生了如胶似漆的深厚感情。在养路队里,他有自己情同手足的工作伙伴,有轻车熟路的工作流程,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稳,仿佛是他心灵的避风港。
回到养路队招待所的房间里,赵复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坐在那张简陋的床边,眼睛无神地看着前方,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各种画面。他想到了自己如果恢复干部身份,可能会面临的那些挑战。他可能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要和年轻的干部们竞争,而且还要面临适应新环境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他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养路队,以工饶身份退休,虽然这样可以顺利地让少国顶班,可是自己这么多年的干部经历难道就这样被放弃了?自己的心中会不会一直有个结?
倘若少国在退伍之后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虽然少国不如他这般吃苦耐劳,但是若能在本地觅得一份差事,就无需再背井离乡,远离自己,去直面那些未知的艰难险阻了。他的思绪又飘回到了往昔对少国的期许。想当初,他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少国的读书上,期盼着他能够凭借读书来改写自己的命运。少国倘若无法顶班,从部队退伍之后。或许会如同众多复转湍人一般,需要自行寻觅工作。然而,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没有什么专长和背景的少国来,恐怕会举步维艰。每每想到自己未能给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全赖二姨一家人含辛茹苦将其养大,便深感对少国有所亏欠,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为他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也算是身为父亲对儿子的一点补偿吧。
在接下来的几里,赵复初继续在招待所里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开始把自己面临的选择一条一条地列出来,然后对比着每一种选择的利弊。如果他选择恢复干部身份,他列出了这样一些好处:首先是他名誉的真正回归,他可以再次享受到干部的待遇和尊重;其次,他可以在退休后有一个更加安稳和高水平的退休生活,而不是像工人退休那样相对比较简单。同时,他也列出了很多弊端:第一,他需要重新适应干部的工作环境,这对他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可能无法胜任新的工作任务;第二,他可能会面临来自年轻干部的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干部队伍中,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位置;第三,他可能无法为少国留下一个稳定的工作机会,少国仍然需要自己在外面闯荡。
倘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留守养路队,以工饶身份静候退休,那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抉择。其好处在于:其一,他能够延续自己熟悉的生活轨迹,无需去适应全新的环境,工作中的各类事务对他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其二,他能够确保少国在自己退休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少国可以顺利顶班,这可是他当下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三,他可以迅速获得纠错的机会,恢复自己的声誉,虽然不再是以干部的身份,但起码能够洗清多年的冤屈。当然,弊端也不容忽视:他将会舍弃自己作为干部的最后一丝希望,心中或许会对自己的干部身份始终难以释怀;他可能会由于继续在工人岗位退休而遭遇一些别样的待遇,尽管他此刻对此并不在意,但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追悔莫及。
赵复初在这些利弊之间犹豫不决,仿佛置身于迷雾之中,每一项都如同一把双刃剑,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无论他做出何种抉择,都将如投石入水,在他和自己的家庭中掀起轩然大波。经过数日的殚精竭虑,赵复初的眼眸中逐渐闪现出一种坚毅的光芒。终于,他下定决心。他凝视着招待所窗外那熟悉的公路,往昔在养路队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明白,这个决定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儿子少国。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继续留在养路队,待到二儿子当兵归来便功成身退,让少国接班。这个决定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赵复初心头的枷锁。尽管他清楚自己放弃了诸多,但他亦在追寻着自己内心最为珍视的东西。他坚信,只要少国能够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那么他这些年的艰辛与付出便都如烛火般熠熠生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将自己的决定告知向副部长后,顿感如释重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般轻松。他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怀揣着释然的心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招待所。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养路队道班的方向徐徐前行,尽管每一步都显得如此沉重。赵复初回到养路队道班后,一切似乎都重归平静。他依旧每日早早起身,然后如往常一样来到公路上,开始了一的劳作。他的工作依旧繁重异常,那敲打铺设碎石的声响,仿佛是时间的节拍,占据着他的每一分每一秒。他心中的那份担忧与纠结,却已烟消云散。他开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仿佛是要为自己的决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与同事们的交流也愈发频繁,他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了一些关系亲密的同事。同事们对他的决定表示理解与支持,他们也都为赵复初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终于能够摆脱多年的冤屈,同时也为儿子的未来铺平晾路。
组织部给他的摘帽文件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养路队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养路队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同事们如潮水般围拢过来,纷纷向赵复初表示祝贺。赵复初颤抖着双手接过那份纠错文件,仿佛捧着一颗珍贵的明珠。他凝视着文件上的字迹,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多年的冤屈终于如冰雪消融,他的脸上绽放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他静静地站在养路队的院子里,环顾着周围熟悉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深知,从此刻起,他将以全新的身份开启自己的退休倒计时。他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倍加珍惜时光,照顾好自己,为儿子少国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而少国在部队里也收到了家里传来的喜讯,父亲摘帽的消息如春风拂面,而自己即将退伍顶班的消息更是如甘霖滋润心田。
少国退伍的那一,终于如黎明的曙光般降临了。养路队里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仿佛被喜庆的红绸装点得焕然一新,同事们如潮水般纷纷涌来,帮忙迎接少国。少国身着军装,身姿挺拔,犹如一颗傲立的青松,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他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赵复初快步走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少国,仿佛要将所有的父爱都倾注在这一刻。他凝视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宛如春日暖阳,温暖而和煦。他轻声道:“儿子,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你要像翱翔的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好好干。”少国坚定地点零头,道:“爸,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像在部队时一样,坚韧不拔,努力工作的。”就这样,少国正式在养路队顶班了。他开始如饥似渴地跟着父亲和其他同事学习工作技能,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犹如一只刚学飞翔的雏鸟,但他凭借着自己在部队里磨砺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如鱼得水。
而赵复初则开始悠然自得地享受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他看着儿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辛勤的蜜蜂般努力工作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仿佛品尝到了最甜美的蜂蜜。他深知,自己多年的心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终于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自己的家庭也如凤凰涅盘般迎来了崭新的开始。少国在养路队里如鱼得水,他将自己在部队里的纪律性和努力工作的态度化作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工作的道路。他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积极地参与各种项目和任务,逐渐成为了养路队里的中流砥柱。
赵复初看着儿子的变化,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充满了自豪。他开始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家庭的各项事务中,仿佛一位勤劳的园丁,精心呵护着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他帮助妻子操持家务,犹如春风般温暖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整个家庭弥漫着温馨和幸福的气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他们一家人也如破茧而出的蝴蝶,开始重新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曾经,因为赵复初的右派身份,他们家在村子里如过街老鼠般,总是遭受着异样的眼光。如今随着赵复初的摘帽和少国在养路队的卓越表现,他们家在村子里也如浴火重生的凤凰,逐渐赢得了众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