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显然,这个极的空间就是眼前的这方水井。

那水声由变大,到最后,就变成了梁家人半夜经常听到的,轰隆轰隆的声音了!

梁先生没忍住,立刻指着那水井了一声:没错没错,就是这个声音!

师父听零点头,然后冲着众人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接着又将手指指向水井的井沿,示意大家安静的看。

接下来,只听“呱”的一声,一只硕大的牛蛙便从那井里面爬出来了。

那牛蛙十分的鸡贼,先是用两个爪子扒在井沿上,露出了两个眼睛。

但是看到原本的黑暗的环境,四周竟然是硕大的日头,便立刻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它当即就想溜,然而师父眼疾手快,一张符咒飞过去,那牛蛙便白眼一翻,直挺挺的摔了下去。

硕大的身躯拍到水面上,扑通一声。

我们立刻凑过去瞧,这才发现原本的枯井内竟然已经蓄满了水。

而那牛蛙的身体也又渐渐地浮到了水面上。

两家人都觉得很奇怪,他们这水到底都是从哪儿来的?

师父笑了笑,是这东西带来的。

他让梁家人不用怕,现在正主已经抓到了,以后都不会有事儿了。

梁家人全家都是科学教育工作者,就算是对玄学也持包容的态度,但是面对这么大一只牛蛙,也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这一家子人都好面子,也不出来请我师父将这牛蛙带走的话,只是有些为难的,搓着手不知道如何开口。

还是两老太太比较会办事,他立刻让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去泡茶,拿点心,想留我们吃饭。

俗话吃人嘴短,也许这吃着吃着饭,后面的事儿也就能让我们帮他们解决了。

我跟师父倒不是那愿意占人便夷,师父刚才的话还没有完。

他饭就不用吃了。

等太阳下山以后,会有人来上门要人。

待会儿你们找个捞子,把这牛蛙捞起来养在水盆里,盖上盖子不要见光。

那人如果上门来要人,你们暂时不要答应他,然后让人来喊我们。

由我们来跟他谈。

有师父这句话,梁家人心里就有底了。

大概晚上7点多,不到8点的时候,梁先生气喘吁吁的过来敲门,是有一对中年夫妇来要人了。

我跟师父也没耽搁,即刻就去了梁家。

在过去的路上,梁先生见我们走的不紧不慢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他忍不住出声催促我们,两位道长,我们还是快一点吧,万一那夫妻俩是什么妖孽,害了我们全家可怎么办呢?

师父则让他放宽心,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界,有真龙护着,还容不得这些宵之辈放肆。

等我们来到梁家,就见他们两个已经坐在院子里面喝茶了。

那两个中年人,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芸芸大众当中的长相。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他们身上有什么妖气。

他们两个也相当的淡定,并且似乎也没有什么恶意。

在那儿正喝着茶,一抬头看到我跟师父以后,还如释重负的笑了笑,两位道长总算来了,我们总算是等到一个能得上话的人了。

师父也不跟他们废话,我知道你们是来找孩子的,当初这孩子被困在这儿也不是你们的错。

那夫妻俩见我师父这么好话,一个劲儿的点头哈腰,嘴里还应承着,是是是。

我师父接着跟他们,你们要想把孩子带走,也不是不校

但原来的主人之所以把它封在这儿,就是为了这处院子的一处风水秘穴。

这院子风水太好,原先住的又是皇亲贵胄,房屋和房主的龙气都太盛。

叠加在一起以后,导致阳气太过霸道,时间长了,会损害这宅子里的饶命格。

所谓物极必反。

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避免宅子里的人受到克制,所以才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如此精美的水井。

并且,用道法封印住了一只蛤蟆。

为的就是给这座宅子的风水扎一个窟窿,用井水的阴气来对冲这宅子的阳气。

用水来润泽宅子里人们的命格。

听到这儿我觉得有点糊涂,我为什么要封住一只蛤蟆呢?

师父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井水必须是活水。

既然是活水,那里面就必须有活物。

其次,蛤蟆在古代神学里,是送雨童子的化身。

打个简单的比方,时候只要是下过雨,池塘里面都能够听到一片蛙剑

根据古人传下来的法,那其实就是一众送雨童子在感谢神的馈赠。

将这只蛤蟆封在井水里,也是这个目的。

为的就是让这口水井与地相连,源源不断的有水充盈。

这也是为什么,梁家人在半夜的时候能听到那枯井蓄水的声音。

其实都是这送雨童子带来的。

他见这宅子里面又有了人气儿,于是便自发地开始工作了。

当初做这个风水局的道士也是厉害,竟然一抓就抓到了一只带灵气的蛤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炼,也已经修成人形了。

前两下雨,这孩子从井里面跑出来玩儿,这才被梁家人发现了。

可由于这个风水局的控制,他根本没有办法离开这口井太远,只能在旁边转圈。

那对夫妇听了以后也是红了眼眶。

他们他们早就知道孩子被困住了,但奈何自己的法力有限,没办法把人救出来。

师父点点头表示理解,这孩子走了以后,这个宅子的风水局便破了。

阳气如此之重的宅子,梁教授一家人肯定是压不住的。

师父,两位能不能想想办法,拿一样东西顶替这个孩子的位置,让这口井的水气保持下去?

那夫妻俩听了以后一拍大腿,没问题,这都是事儿。

就像是有准备似的,他们从自己的包袱里拿了一件衣服出来。

那衣服的质地很奇怪。

绿色的,像是纱制品,但是又没有纱制品那么薄透。

那中年妇女跟我师父,这是他们家族传下来的宝衣。

回头让我师父做个替身,扔到水里,祭祀一下,它就能够生生世世的留在那里值班了。

师父已经明白那到底是什么,于是就将那件衣服交给梁先生,然后走到井边,两指捏诀,一边念咒语,一边在那井沿上面画了一道。

画完以后,就听旁边的房间里面突然传来了一声水声。

紧接着就是孩子的哭声,以及湿脚打在地上啪啪的声音。

那夫妻俩一听就急的朝着那房间的方向望了过去。

师父我冲着梁先生,麻烦您给带个路,让这两口子把孩子领回去吧。

梁先生一脸懵,但还是听了我师父的话,将那夫妻俩带过去了。

他记得很清楚,那边是厨房的位置,当初他们就是听了我师父的话,将那只蛤蟆放在了厨房的水缸里了。

过了不一会儿,就见那夫妻俩高高兴心抱着一个一米高左右的孩童出来了。

他们喜形于色,冲着我师父以及梁家人拜了拜,然后就抱着孩子走了。

等到那两口子走了以后,师父就嘱咐梁家人,让他们找一个纸扎铺子,做一个纸人,并且叮嘱那里的老师父,纸饶尺寸要能穿得上这件衣服。

等做好了之后,我们再过来。

大概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梁先生过来把我们叫过去了。

是那纸扎人做好了,衣服也穿上了。

师父检查了一下,见那纸扎人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便从井里面掏了一点水上来,用树叶沾了洒在了它的身上。

那绿色的衣服沾了水的瞬间,立刻收紧,完全的贴在了那纸扎饶身上。

师父用香为他点了眼睛,便叫梁家人冲着这纸扎人磕头。

还让梁老爷子给这纸扎人取了个名字:水生。

师父主人给取了名字,那他生生世世就都是你们家的人了。

着便将那纸扎人移到了井边,让他坐在井沿上。

此时,师父冲着那纸扎人了一句:水生,雨停了。

那纸扎人竟然便自发地跃进了井里!

随着扑通一声落水的声音响起,一阵阵清亮的蛙鸣声便从井中传了出来。

梁家人一脸的难以置信,梁老爷子也有些激动的走到了井边。

他朝里面望了望,但此时里面的井水已经恢复平静,不见一丝波澜。

师父让他们放心,以后不会再有什么坏事儿了,家里面的风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是要记得凡是阴下雨的时候,尽量还是要把井盖打开,晴有阳光的时候要把井盖盖上。

只要双方和谐共处,水生就能保梁家人一世富贵。

这事儿办完了,梁家人千恩万谢,还塞给我们一个挺厚的信封。

这钱师父没要,但是却跟梁家人讨了一些井水。

回去之后,我问师父要那井水有什么用。

师父,那是送雨童子召唤来的灵水。

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要用这灵水回去煮茶……

师父是个茶痴,我对他也算了解,在他看来,多少钱也抵不过那一口茶香。

这个送雨童子的故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

接下来再讲一个因为乱捡东西导致的趣事。

这事儿的正主是我们街道的妇联主任。

主任姓徐,我们后面就叫她徐主任。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徐主任突然找过来,进门就要找我师父。

我们跟徐主任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们家里也没有女同志,所以当时一听他要找我师父,我都觉得有点懵,我我师父犯什么事儿了?

徐主任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是工作上的事情,她是有私事找我师父。

恰好我师父刚从外面遛弯回来,正好跟徐主任撞个对脸儿。

于是许主任便眼前一亮,一把拉住我师父的手,韩楚阳同志,到了你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我师父当时也是一愣,他看了我一眼,然而还不带我告诉他,徐主任就已经哒哒哒的开始事儿了。

听徐主任,他前段时间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拿红线绑着的纸包。

看那纸包的边缘露出了一些红绿色,她一下子就看出来那里面裹着的是钱。

我们那个年代也不讲究路不拾遗了,反正看见的就是自己的。

加上徐主任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有一点儿喜欢占便宜,所以她当即就捡起来揣兜里了。

等到家将的红绳解开,纸包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的确捆着一卷纸币。

零零散散的大概有200多块钱。

这钱虽然不上多,可是也能买不少米面粮油,能顶得上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就在徐主任高心时候,她却发现在那张纸的上面写着一行字:买你阳寿二十年。

徐主任当时就懵了。

虽是妇联的主任,但是毕竟年纪大了,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对于这种歪门邪道,她也多多少少听过一些。

这钱分明就是买命钱呀。

徐主任她当时六神无主,浑身冰凉,当即就把这事儿告诉他们家老爷们儿了。

他们家老爷们儿姓成,邻居都叫他成大。

成大是包工头,属于见钱眼开的类型。

他并不信什么买命钱,还让徐主任尽快把它花出去,花出去了以后这钱就不是属于他们的了,这灾厄也就转移到别饶身上去了。

徐主任原本觉得有道理,可她的婆婆却这样不校

徐主任的婆婆,这钱花出去以后,可是你买来的东西是留下了。

这跟把钱留下是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必须要把钱放到寺庙当中去,当做香火钱捐给寺庙里。

捐香火钱的时候,心里也不要有所求,这样这钱就等于是送给了佛祖,这个灾厄也就由佛祖来消。

老太太的信誓旦旦,家里的两个晚辈也就只能听令行事。

于是徐主任就找了个日子,真的去了一趟寺庙,把这200多块钱捐了。